樊登读书:混乱

樊登读书:混乱百度网盘 樊登读书:混乱百度云

对于许多人来说,“整洁”是根植于他们心中的本能。

我的同事沫沫,每天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湿纸巾仔细擦拭一遍键盘和鼠标,下班回家前她的办公桌会收拾得干干净净。

她迷恋一切关于整理术的方法,宁可全部丢掉也不允许自己所处之地有一丝紊乱。

在这个高效运转的现代社会,许多人都和沫沫一样,不仅在生活上热衷“断舍离”,在工作上也习惯采用清单、思维导图,甚至到了偏执的程度。

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就讲述了一个无法忍受家里有杂物的家庭主妇,她不仅要求自己每天必须扔掉一样东西,还要求丈夫、父母也照做,搞得全家人都一度“神经质”。

有一种乱叫“你妈觉得乱”。

小时候你有过被妈妈催着收拾屋子的经历吗?妈妈喊两遍你还不收拾,她就自己上手收拾了。等她收拾完,乍一看整洁干净,但你想找什么东西半天都找不到。反而按你先前的习惯,用完一样东西就放在最上面,让你“顺手”的区域始终保持更新,这样最有效率。对于“不拘小节”的人来说,坐在稍显混乱的空间里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书桌上随意地散落着文件、唱片、画稿,想用什么立即就能找到;书架上的书只是大致归类了一下,想看时随手就能抽出心头所好;茶几角落、床头柜边任意放着爱喝的饮品,周围的“随心所欲”都让人感到安心,思绪可以任意在空间里流淌。物理学家万维钢曾说:“如果一个人的桌子上总是整齐干净,生活井井有条,做事循规蹈矩,那么他大概率没什么创造力。”乔布斯、宫崎骏、特朗普等大人物的桌面一向混乱,就是因为这种混乱的局面更能激发创造力。正如《混乱》的作者蒂姆·哈福德说:“仅凭直觉,只受秩序驱使,我们错过的是更广阔的天地。”

其实,无论是家里的房间还是办公桌,重要的不是它们是否整洁,而是你想让它们是什么样的就可以让它们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的实质是“选择”。你是选择做一个循规蹈矩的人,还是选择做一个自由独立的人。
整洁的背后是循规蹈矩,把人机械化;不拘小节的背后是自由独立,激发创意和主观能动性。闺蜜芸芸选择做一个自由独立的人。她之前在一家日企做策划师,每一天都循规蹈矩地打卡、工作。有一次她已经下班坐在地铁上了,但是领导却打电话把她叫了回去。
原来,她没有把桌子上的物品收拾干净,领导要求她把所有杂物收进储物柜,就连笔也有规定放的位置,她必须按照公司规定放。芸芸觉得这极度压抑她的创意思维,所以她选择跳槽去了另一家管理上更自由的公司,不仅上下班不用打卡,办公桌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布置,公司甚至每个月还有办公桌布置大赛,鼓励员工个性化地布置自己的办公桌。感受到“自由独立”的芸芸没多久就做出了满意的作品,拿到了业内策划类大奖。
工作也好,生活也好,它们一直都在那里,重要的是我们选择怎样去工作,怎样去生活。正如《混乱》的作者蒂姆·哈福德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混乱,它不是我们能够掌控的。生活的混乱滋养了创意、刺激和人性,离开了混乱,这些美好的事物也会随之消逝。”

看到你混乱的桌子,有好事者会diss:桌子乱的人,说明他脑子也乱。

但爱因斯坦说了,如果桌子乱代表脑子乱,那么桌子空岂不是代表脑子空?所以,生活得太“整洁”和太“混乱”都不妥。聪明的活法,是把生活过得有弹性。许多人对待生活有一种“标配思维”:30岁前要买房结婚;35岁必须事业有成;拿过2万的工资就不能做1万的工作;当过管理者就不能做执行者。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里的陈孝正说:“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允许有一厘米的差池。——所以,我太紧张,害怕行差步错。”陈孝正的“标配思维”,让他最终与幸福失之交臂。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中庸这种道德,该是最高的境界了,人们已经缺乏它太久了。

活得中庸,就是把生活过得有弹性。

不是非得“整洁”,也不是非得“混乱”,而是在任何际遇里,都能活得游刃有余,对于生活里出现的“意外”,能从中获得灵感,把意外当作一种“获得”。

这就需要我们“不拘小节”。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不拘小节”是不为无关原则的琐事所约束。唯有如此,才能在不确定的时代洪流中、不受掌控的现代生活里,从容地发现变化中的惊喜。“不拘小节”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它考验的是一个人价值观、方法论、执行力的总和。正如《混乱》这本书告诉我们的“如何成为失控时代的掌控者”。

本周六(2020年1月13日)樊登老师将讲解《混乱》这本书。你将获得:

  • 认识无处不在的混乱
  • 学会将混乱为我所用
  • 学会拥抱不确定性

樊登读书:混乱 下载地址请点击:  点击下载

更多课程请点击课程列表

社群详情请点击网络付费平台平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