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给善恶一个答案
樊登读书:给善恶一个答案
纪伯伦曾说:善与恶犹如黑线和白线交织成的布,而真正善良的人不会问赤裸的人:“你的衣服呢?”也不会问没有家的人:“你的房子怎么了?”
善恶之间是否有答案?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回答如此大哲问,但与善恶有关的事件每天都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必须决定采纳何种道德观点、采取何种道德立场。
如果说洗不洗澡是一个哈吉大叔个人的选择,在主观伦理相对主义的标准之下,只要他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只要他觉得自己过的开心,那他就是道德的,无论他不洗澡的行为是否对其他人造成了影响。
但是在约定伦理相对主义的解释中,这种长久以来不洗澡的行为,并不符合一个文化的特点,而一个行为若是不符合一个文化的特点,那必然是不道德的。
根据道德客观主义的原则来说,只要不违反道德的核心,那么任何其他的事情都不算是违反道德,所以若哈吉大叔不是拖着自己的身体在村民身边晃悠,为别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扰,那就不是违反道德的。
伦理境遇主义则说,一个人的所做的事道德与否,在不同的境遇或视角之下又略有不同。就比如村民劝说一个人洗澡,确实是为他的身体健康着想;但同样的事情放在哈吉大叔身上,似乎又不合时宜。
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对道德的讨论正在不断发展,也不断逼近于事实的真相。但当人们的讨论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真相却又像“芝诺的乌龟”一样,可以接近,但却永远无法达到。
对道德的讨论是人们对善的追求
看到哈吉大叔的新闻,我不禁有点难过,觉得因为个人民俗问题导致一个人的早逝似乎不值得,却又不知道问题在哪里。
一个人不洗澡有错吗?但是有个人天天不洗澡出现在周围,让他洗澡又有错吗?
道德的边界,有时候比较难以界定。就比如著名的“电车选择题”:当你控制一辆列车前进时,发现前方的铁轨上有五个人,铁道旁立着“禁止玩耍”的标识。这时你停车也来不及了,但你可以控制列车拐到旁边的废弃铁轨上,在废弃的铁轨上有一个人,而在废弃的铁轨上是可以玩耍的。那么你会怎么选?
有的人会说,应该去废弃的铁轨上,因为牺牲少数人去拯救大多数,在这里看来是合理的;但又有人会说,那五个人违反规则,而那一个人是无辜的,所以还是应该继续向前。
但如果选择牺牲一个人去救五个人,那就又有另一种场景。当有五个病危的病人,一个缺少心脏,两个缺少肾脏,一个缺少脾脏,一个缺少肝脏。而正在这时,一个健康的人正在做检查,是否给以牺牲他来拯救这五个病危的人呢?
人们总想寻找到一个适用于所有场景的道德法则,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总是对善有所期待的,我们也相信无论世道如何,人们对善的追求也不会停止。
道德似乎天生就存在于人的心里
古代大儒王阳明曾经提出“致良知”,这良知就在于人心,不需要教导,天生就存在。三字经也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是有些人对于踩到一只昆虫就后悔不已,有些人却对伤害他人安之若素。所以良心似乎不是道德的终点。
还有人说“爱人如己”应该就是一个好的的道德标准了吧。但是“爱”是一个很难界定的事情。就比如那五个病危的人和那个健康的人,如果我都爱的话,应该怎样去抉择呢?而且身为普通人,怎样才能有这样的心去爱世人呢?
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金规则”就是“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这无疑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道德准则。但是首先这点必须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才有意义,其次这个准则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就比如“电车选择题”,也没有什么指导作用。
有人认为所谓好的道德标准,应该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所以只要大部分人得到了好处,那就是善的。但人又并非全知全能,又如何能得知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究竟是好是坏。
就比如如果有一种机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每年会带使八万人失去生命,你还会选择制造吗?实际上在美国,每年会因机动车事故导致三万人逝去,还有五万人终于汽车污染物排放导致的慢性疾病。所以汽车究竟是好是坏呢?
写在最后
《给善恶一个答案》似乎到了最后也没有给予我们一个我们想要的答案,但是却让我们对于善恶和道德的意义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本书也不仅仅是介绍各种理论,更是在每一个章节的最后对我们发出了许多拷问。很多事情我们暂时还找不到答案,但是我们相信真理一定存在,而寻找真理的过程就是我们拷问自己内心的过程,追寻真理的过程本身就充满意义。
就如罗翔老师所说:“唯有真理的光照,才能学会谦卑 ,走出自我的偏狭,而自由而不放纵,独立而不狂狷,尽责而不懈怠。”
我们阅读这本书,《给善恶一个答案:身边的伦理学》,必须要从开头说起。早在45年前,1977 年, 澳 大 利 亚 哲 学 家 约 翰·L. 麦 凯(John L. Mackie) 出版了他的名著《伦理学:发明对与错》(Ethics: Inventing Right and Wrong)。
在这本书里,他论证了我们所持有的道德价值只是社会的发明的观点:“我们必须决定采纳何种道德观点,采取何种道德立场。”本书的标题 Discovering Right and Wrong,既是对麦凯观点所具有的重要性的一种承认,也是对它的一种回应。
2005年,随着本书原作者路易斯·波伊曼(Louis Pojman)在与癌症抗争的过程中去世,哲学界蒙受了一个重大损失。他那卷帙浩繁的作品,三十多本著作和一百多篇文章——因其高超的学识和洞见而受到一致的赞扬,无数哲学系的学生和教师从中受益。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是路易斯波伊曼和詹姆斯菲泽,他们的专业都与哲学相关,并在这一领域深耕多年。译者王江伟也同样不简单,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伦理学,不仅是哲学博士,还是北京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讲师。对伦理学的研究也是驾轻就熟,有一定的权威性。
我在筹备这份报告的时候,有一位高中化学老师找到我,来问我今年报告什么时候上线,还想请我“剧透”一下,报告内容会侧重哪些方面。他说之前听过我的报告,发现可以把我讲的内容融合到教学之中,还在上中学的同学们反馈相当不错。
樊登读书:给善恶一个答案百度云盘下载地址:点击下载
更多课程请点击:课程列表(仅供参考,课程每天更新,详情咨询客服)
社群详情请点击:网络付费平台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所有的资源全部保留了原作者的信息,仅用来学习,请于24小时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您喜欢请购买正版学习,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进行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包容!
樊登读书:给善恶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