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开端:十部经典里的大汉王朝
帝国的开端:十部经典里的大汉王朝
在过去的两季节目当中,我们读了周代的主要经典作品,顺着历史的时间到了第三季,就要进入到了 秦汉。
从周到秦汉,历史上经历了非常大的变化,终结了春秋战国三四百年,非常漫长,封建制度瓦解、失去的这种情况。
尤其是到了最后四五十年时间,仅存的几个国家之间彼此互相激烈的武装冲突,对人民来说,那是非常痛苦的一段时间。因为在这样的一种痛苦当中,因此期待出现一个统一的帝国来保障和平。
这样的一个帝国产生了,但是维系帝国不可能只靠武力,也就需要相应有一套不一样的思想,那就是这一季节目当中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些书籍出现、形成的背景。
汉初:害怕重蹈覆辙的阴影
在西汉刚建立的时候,其实最初决定是要建都洛阳。刘邦不是没有考虑过要定都关中:关中有渭水流域,南方又有四川盆地,提供了非常好的生产的腹地,再加上地形带来易守难攻的优势。
定都关中的好处很多,但是光是一项就在当时压过了关中所有的好处——这里是秦朝的亡国之地。
汉初政治的首要考虑,就是不要重蹈秦的覆辙。
西汉最主要的指导原则,就是反对秦朝的做法,要与民休息。汉文帝、汉景帝两朝奉行无为,最有利的就是不轻易征调民力来进行建设,尽量减少朝廷的花费,也就是降低征用民众生产成果,还有劳动力的需要。
因为有着秦朝的反面教训在眼前,所以从汉高祖开始,西汉就流行以节约为上的习惯。比如说长乐宫完成的时候,汉高祖发过脾气,认为太豪华了,而他骂人的理由就是:这是要害我们像之前的秦朝一样吗?
文景之治:让你害怕,但给你空间
这种节约的习惯,在汉文帝的时候执行得更加严格,就连皇后穿的衣服的下摆都不能够垂到地上,因为这样就费太多的布了。
现在的考古挖掘出了汉景帝和他的皇后合葬的阳陵,看起来之前没有被盗过,里面出土了大量陶俑,但这些陶俑都只有大概五六十厘米高,跟秦始皇陵里那种等身高的兵马俑,不止在尺度上面不能比,在制作的精致度上更是远远不及。
文景两朝无为,所以也不大改变,包括秦朝所留下的律令规定,都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虽然明文上承袭了秦法,但是在执行上,西汉有了现实上的改变—— 法令的执行越来越宽松,这使人们受到的干扰越来越少,相对也就有越来越多的生产和生活上的自由。
在规定方面,秦律秦制依旧被保留着,而且伴随着许多人曾经有过的秦朝的教训跟记忆,这些成文规定也就一直发挥着约束和紧缩的作用, 因为让人们知道这种相对的自由不是理所当然的,朝廷随时可能严格执行秦律秦制,即将刑法所规定的种种的压力重新施加在每一个人身上。
这样的两面性形成了对比,让人们对这难得的、不确定的休养生息格外的珍惜,也对此有了格外深刻的肯定的印象,这就产生了后世所称的“文景之治”。
被尊崇的儒术,还是孔孟的儒术吗?
这样的情况从无为转变成为有为,那是发生在汉武帝的时候了。
汉武帝时代最重要的历史变化,我们一般称之为叫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件事情不是汉武帝一个人的决定,而是在他即位之前就已经在酝酿的时代气氛。
52 帝国的开端:十部经典里的大汉王朝【完结】
├─01 《礼记》导读
│ ├─00 杨照:中国的帝国史是怎么开始的?.mp3
│ ├─1.1 假如你生活在古代,需要学多少“礼”?.mp3
│ ├─1.10 孔子死前对礼的思考 《檀弓上》8.mp3
│ ├─1.11 复仇也有对应的“礼”? 《檀弓上》9.mp3
│ ├─1.12 每个墓的“明器”为什么都不一样? 《檀弓上》10.mp3
│ ├─1.13 古代也有九年教育制? 《学记》1.mp3
│ ├─1.14 被误会千年的儒家教育理念|《学记》2.mp3
│ ├─1.15 师生的理想关系|《学记》3.mp3
│ ├─1.2 《礼记》:了解孔子的另一条门径.mp3
│ ├─1.3 对待君、亲、师的不同态度 《檀弓上》1.mp3
│ ├─1.4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葬礼 《檀弓上》2.mp3
│ ├─1.5 行礼,勿忘心安 《檀弓上》3.mp3
│ ├─1.6 礼,定义着我们是谁 《檀弓上》4.mp3
│ ├─1.7 表里如一,才是最好的“礼” 《檀弓上》5.mp3
│ ├─1.8 感情那么多样,为什么行为要一致呢? 《檀弓上》6.mp3
│ └─1.9 以爱之名,更需戒慎恐惧 《檀弓上》7.mp3
│
├─02 《大学》导读
│ ├─2.1 儒与佛的区别是什么?.mp3
│ ├─2.10 时刻提醒自己,这是“本”还是“末”?.mp3
│ ├─2.2 向内而行,认识你自己.mp3
│ ├─2.3 把心放在哪里,才能安居?.mp3
│ ├─2.4 八种人生追求的排序.mp3
│ ├─2.5 如何修炼君子气质?.mp3
│ ├─2.6 改掉自己的偏见有多困难?.mp3
│ ├─2.7 “修身、齐家、治国”背后的逻辑.mp3
│ ├─2.8 与民同好恶,才能得民心.mp3
│ └─2.9 什么样的人更值得器重?.mp3
│
├─03 《中庸》导读
│ ├─3.1 用历史的态度,重新解读《中庸》.mp3
│ ├─3.10 孝,仅仅是感情或礼仪吗?.mp3
│ ├─3.11 忘却,才是亲人真正的死亡.mp3
│ ├─3.12 人治时代,如何挑选政治人才?.mp3
│ ├─3.13 不自欺与知好歹.mp3
│ ├─3.14 达到什么境界,才能被称为“神人”?.mp3
│ ├─3.15 不炫耀的美好生活.mp3
│ ├─3.2 修道:魔鬼藏在细节里.mp3
│ ├─3.3 中庸,一点都不“庸”.mp3
│ ├─3.4 如何体会与实践“中庸”?.mp3
│ ├─3.5 颜回为什么是孔子最喜爱的学生?.mp3
│ ├─3.6 “中庸之道”可以衡量万物?.mp3
│ ├─3.7 孔子都做不到的四件事?.mp3
│ ├─3.8 安之若素与怨天尤人.mp3
│ └─3.9 人与人、人与鬼神的精神感应.mp3
│
├─04 《周礼》导读
│ ├─4.1 《周礼》为什么没法细读?.mp3
│ ├─4.2 帝国规划的数字迷恋.mp3
│ ├─4.3 王朝的心脏:国君与中枢机构的治国之术.mp3
│ ├─4.4 古代王宫,有多少单位为国君服务?.mp3
│ └─4.5 追求完美制度的“理想国”.mp3
│
├─05 《仪礼》导读
│ ├─5.1 古代婚礼举办之前的四项仪式.mp3
│ ├─5.2 洞房花烛夜的娶亲仪式.mp3
│ ├─5.3 新娘拜见公婆的重要礼仪.mp3
│ ├─5.4 根本喝不到酒的“乡饮酒礼”.mp3
│ └─5.5 道家与儒家对立的真正原因?.mp3
│
├─06 《易·系辞》导读
│ ├─6.1 “占”和“卜”其实是两回事?.mp3
│ ├─6.10 人能够参与其中的生命哲学.mp3
│ ├─6.2 易学:中国版本的未来学课程.mp3
│ ├─6.3 一本比道家还要道家的儒家之书.mp3
│ ├─6.4 如何理解《易》里的天地万物?.mp3
│ ├─6.5 如何消弭占卜所得的凶兆?.mp3
│ ├─6.6 “易”为什么能够涵盖万物?.mp3
│ ├─6.7 透过简单的“易”,学习圣人的道理.mp3
│ ├─6.8 如何理解卦爻中包含的人生哲理?.mp3
│ └─6.9 《易经》的关键转折:从占卜之书到德性修养.mp3
│
├─07 《春秋繁露》导读
│ ├─7.1 “汉兴六十年”与汉朝新时代的开启.mp3
│ ├─7.10 藏在“晋伐鲜虞”背后的轻蔑与谴责.mp3
│ ├─7.11 吃了四次闭门羹的鲁昭公,是自找的?.mp3
│ ├─7.12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之一:尊重“区别对待”.mp3
│ ├─7.13 信念和现实并存的春秋学.mp3
│ ├─7.14 君王如何顺从上天,顺应万民?.mp3
│ ├─7.15 继承与改造?《春秋》与《史记》之间的连结.mp3
│ ├─7.2 《春秋》学何以在汉朝得到发展?.mp3
│ ├─7.3 三年不出门的诠释学“宅男”:董仲舒.mp3
│ ├─7.4 中国政治儒家化的关键转折.mp3
│ ├─7.5 《春秋》:一套解读帝王权力真相的“密码”.mp3
│ ├─7.6 “独尊儒术”是否意味着摒弃其他所有的百家之言?.mp3
│ ├─7.7 春秋笔法:凸显不易察觉的严重差错.mp3
│ ├─7.8 上下关系中,如何处理名分与实权的落差?.mp3
│ └─7.9 春秋学作为汉朝当代的政治学问有什么作用?.mp3
│
├─08 《史记》导读
│ ├─8.1 如何从《史记》中读出司马迁的企图与用心?.mp3
│ ├─8.10 史学家作为历史“诵义者”的作用.mp3
│ ├─8.11 司马迁为什么要为侠客写传?.mp3
│ ├─8.12 郭解:司马迁心中真正的游侠.mp3
│ ├─8.13 法令多的社会,是好社会吗?.mp3
│ ├─8.14 酷吏能被王权认可的种种缘由.mp3
│ ├─8.15 用书写来对抗权力者的“一念之间”.mp3
│ ├─8.2 司马迁的历史信念从何而来?.mp3
│ ├─8.3 与道家相比,其他百家的思想都不够简单?.mp3
│ ├─8.4 写《史记》,为什么是一种文明责任?.mp3
│ ├─8.5 历史的作用:梳理“谬以千里”的根源.mp3
│ ├─8.6 以历史为参照,认识当下的现实世界.mp3
│ ├─8.7 如何读出司马迁的真话与反话?.mp3
│ ├─8.8 藏在序言里的“遗言”.mp3
│ └─8.9 《伯夷列传》要探讨的大问题:史家的责任.mp3
│
├─09 《汉书》导读
│ ├─9.1 《汉书》与《史记》有怎样的渊源与改写?.mp3
│ ├─9.10 少年汉昭帝的洞察与魄力 霍光金日磾传2.mp3
│ ├─9.11 废立皇帝的“大将军”霍光 霍光金日磾传3.mp3
│ ├─9.12 谁是最有权力的人 霍光金日磾传4.mp3
│ ├─9.13 汉宣帝上位史 霍光金日磾传5.mp3
│ ├─9.14 宣帝与霍家的权力斗争 霍光金日磾传6.mp3
│ ├─9.15 西汉灭亡成因 霍光金日磾传7.mp3
│ ├─9.2 《汉书》:朝代史传统的开创者.mp3
│ ├─9.3 班固和司马迁对历史不同的关怀.mp3
│ ├─9.4 卫青成名史 卫青霍去病传1.mp3
│ ├─9.5 卫青的将军之“道” 卫青霍去病传2.mp3
│ ├─9.6 打仗“冠军”霍去病 卫青霍去病传3.mp3
│ ├─9.7 被皇帝偏爱的人 卫青霍去病传4.mp3
│ ├─9.8 武帝朝可疑的战争成就 卫青霍去病传5.mp3
│ └─9.9 霍光的智慧与为人 霍光金日磾传1.mp3
│
└─10 《盐铁论》导读
│
├─10.1 被忽略的国家级大辩论.mp3
├─10.10 如何看待秦的灭亡?.mp3
├─10.11 原则重要,还是结果重要?.mp3
├─10.12 《相刺》:现实与理想的针锋相对.mp3
├─10.13 赚钱是靠能力还是靠权力?.mp3
├─10.14 要用勇气打仗,还是要有勇气不打仗?.mp3
├─10.15 汉武帝时代的终结.mp3
├─10.2 国家弊病面前,精英与平民视角有什么不同?.mp3
├─10.3 三十一种古今对照里,财富是如何被挥霍的?.mp3
├─10.4 经济“大辩论”背后的帝国视角.mp3
├─10.5 农业和工商业,哪个更重要?.mp3
├─10.6 国家应该怎样介入经济?.mp3
├─10.7 保守与扩张,哪个才是财富之道?.mp3
├─10.8 商鞅的历史功过如何评断?.mp3
└─10.9 载入史册的人,一定是值得学习的吗?.mp3
回到史料上面来看, 汉武帝一朝“独尊儒术”是摆明的事实,但是“罢黜百家”倒不见得。
在汉武帝之后的西汉政治上,儒术成了主流,任何一个官员如果不是儒生出身,没有对儒家经典的学习和理解,很难在朝廷上得到重视,更不可能有什么发挥的空间,这是事实。
儒术和儒家在取得主流地位的过程当中,也就随之扩大了它们的内涵跟外延——许多过去不属于儒家,而是属于其他家、百家的思想跟主张等等,在这个过程当中,以各种方式被并入到儒家当中。
虽然名字还叫儒家,但西汉独尊儒术之后的儒家已经和周朝的原始儒家有了很大的差异,加进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变成了一个五花八门的综合体。
从此之后,儒家就不再有孔子、孟子时代那样一种清楚的面貌,变成了一个复合、混杂、拥挤,甚至包含着互相矛盾内容的一个大综合体。
它是一个被百家以各种方式渗透之后的儒家,而不再是原始的时候和百家分庭竞争,有着明确个性和立场的儒家了。
被扭曲的儒家,已经不是“孔家”的店了
我们举一个显著的例子,汉武帝热衷于封禅,他视封禅为帝王生涯当中最重要的仪式,后来封禅也就被纳入到了儒家,成了儒家的仪典。
可是追本溯源,封禅怎么会是儒家的?封禅的主张最早就是来自于方士,跟追求长生不老、追求死后世界的享受有着密切的关系。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明显掺杂了阴阳家的说法,而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当中,他评论各家也明显采取了一种折中综合的立场,因此方士的思想混进来了,阴阳家的思想也混进来了。
另外,在汉武帝朝汉兴70年来,对于秦朝的检讨大致定案了,他们将法家判定为大一统的秦朝快速灭亡的重要的元凶、主要的元素,所以在当时法家的地位当然不高。
但换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汉兴70年的无为,不做根本的改变,实际上却已经使得秦朝建立的法令制度,还有它背后的精神,在西汉政治和社会上生根了。
所以西汉表面上反对法家的思想,却不可能真正彻底离开法家。在新的儒家综合体里面,又加入了其实非常浓烈的法家的气氛。
05.
帝国的开端,与儒家的宫殿
在这一季的节目当中,我们要读的主要就是形塑、代表汉帝国思想的这些经典著作,同时也是儒家如何被扭曲、被扩充的过程所留下来的记录。
我们要了解帝国史如何开始,在人口和面积上都如此庞大的帝国,要如何运作,那就必须要好好地来读一读这些典籍作品。
这些书里面反映记载的,也就是后世所认识的儒家,也是帝国能够运作的基础。
从此之后,2000年的时间当中,基本上只要在统一帝国的状态底下,这套思想就会浮现出来,变成主流。
当然相反的,如果这套思想不是主流,我们大概就可以预期在中国的历史上面,那是一个相对混乱、分裂的状态。
所以这套思想以及它所衍生的政治社会的制度,就是统一状态底下最艰苦的一种基础。
大家听完这期的节目,首先应该可以体会大汉帝国的建立,没有那么容易,没有那么理所当然。
我也希望借由这样一季的音频,大家听完了之后可以体会,所谓的汉人来自于汉文化,但汉文化是什么呢?汉文化有着非常丰富而且复杂的内容。
另外,做这期的节目有一个最大的心愿,我希望大家听了这些介绍,读了这些书之后,就不要再随便讲儒家。
你会了解,儒家那么样的复杂,有着这么多历史上的转折跟变化,所以无论你要称赞儒家,或者是你要攻击、批判儒家,最好都先弄清楚你讲的到底是哪一种儒家?
儒家当然重要,这么重要的思想的传统,它不会是一个简单的招牌,而 比较像是一座广大的宫殿,你是在外面看、还是进到里面、进到多里面,以及你往左看、往右看,你在廊里看,还是你在屋里看,你会看到的其实都不太一样。
所以,用这种方法,我们更有机会不要单纯从招牌上来看儒家,而进到儒家宫殿的里面,去看儒家种种不同的风景和面貌。
如何获取课程?
帝国的开端:十部经典里的大汉王朝百度云盘下载地址:点击下载
更多课程请点击:课程列表(仅供参考,课程每天更新,详情咨询客服)
社群详情请点击:网络付费平台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所有的资源全部保留了原作者的信息,仅用来学习,请于24小时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您喜欢请购买正版学习,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进行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包容!
帝国的开端:十部经典里的大汉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