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崔璀人人都需要的自我管理课百度网盘下载
B站:崔璀人人都需要的自我管理课百度网盘下载
目录
崔璀-职场课程《人人都需要都管理术》 1
- 沟通管理 2
- 倾听管理 3
- 行动管理 3
- 说服管理 4
- 冲突管理(上) 5
- 冲突管理(下) 6
- 合作管理 8
- 思维管理 8
- 焦虑管理 9
- 情绪管理 11
- 精力管理 12
- 时间管理 13
- 金钱管理 14
- 目标管理 16
- 权力管理 17
- 向上管理 18
- 激励管理 20
- 潜力管理 20
- 团队管理 21
- 边界管理 23
- 破局管理 25
- 劣势管理 26
- 沟通管理
最接近与废话的一句话往往是最有用的一句话。
第一定律,在沟通的过程中人本能的关注都是自己。你也许觉得她需要你给她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但事实上她最需要的只是自己被看见。什么是被看见?很简单,就是以谁为中心。以你为中心,站在你的语境里,
而不是以我为中心,站在我的语境里,表面上看我仍在听你讲话,可是我真正在乎的是我看起来表现的怎么样啊。所以我就会忍不住的把自己的建议、观点强加给你,一味地把我想让你知道的东西塞给你,而不去真正感受你的感受。我给了你一堆看起来有用的观点却出力不讨好。这是I型沟通,而不是U型沟通。
无论你多想帮他解决问题,你都要清楚这个问题的归属是她。
I型沟通的口头禅:1、我提醒你会迟到
2、我建议你用这种方式起床
3、我认为你应该再坚持一下
4、我想好了更长远的打算。
总之,有办法的都是我。事实上除了给答案,I型沟通还会不自觉地释放出很多信息:除了给答案,还会给评价–>你要是这么想就好了/你怎么连这都不会 即使你没有明说这些话,这种评价式的信息也会隐藏在给答案的背后。
听到I型沟通感受到的是:他不喜欢我,他对现在的我不满意,他认为我没有思考过,他以为我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你看起来在帮她解决问题,实际上充满了浓浓的规劝、否定、警告,她感觉自己被指责了。但是你是为她好呀,即便她产生了愤恨、自卑、羞愧这种感受,她也觉得像是包裹在了一层棉花之中,无处释放。所以你和她产生隔阂。她可能会1.用自我封闭的方式来防御,关上沟通的大门,不再向你表达真实的情感。
I型沟通会让一个人更自责、自卑、负面情绪反而进一步加重。不疼不疼,这话是缓解我的焦虑,我说完以后不焦虑来,却把她一个人独自留在角落里痛苦。2.引发更激烈的战争。有时候同事说请大家给点建议,她绝不是邀请你来否定她的价值,这时候你不自觉地使用I型沟通就好把自己当成主角,习惯性的评价,引发对方的辩解。
沟通的核心:以谁为中心。他的痛苦、委屈、沮丧难过都是他的人生,如果你真的想跟他建立沟通,就要代入到他的语境中,把“我”换成“你”。你觉得,你认为,你感受到的。。。
课题分离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出发点。核心是谁困扰,谁负责。所以ta困扰,ta负责,以ta为中心。应用
1)学会发放邀请卡,打开他的话匣子,以他为中心,让他说更多。想象一下,话题一直举在他嘴边。而你要做的,就是请他说出更多的感受和想法。“哦,是这样啊”“愿意更多地说说吗”“愿闻其详”“可以展开来讲讲吗”表达的是我愿意分享你的感受。
当一个人的情绪被看见时,他的能量就会得到释放,就不会花费在对抗情绪上。而一旦情绪得到释放,他们每个人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解决问题,只不过我们被情绪绊住了。
2)“看上去你很担心,你是不是很难过”,去共情对方,一来一回地反复,确认自己真正理解到对方。误以为的共情:我当然知道你很难受啊。我们很多时候共情只是为了显得共情。
3)苏格拉底式提问:不带预设(不含任何我的价值判断)地提问引导对方,精神上的助产术。 你认为这个方案怎么解决呢?你告诉他答案和他自己主动找到答案是不一样的,他会因此而产生,这是我的事情,我愿意为此而负责的精神。可能在引导的过程中他会给出不同的答案,给你惊喜。
沟通是为了确认一些感受。其实我们每个人一直是自己走在路上,我们很孤独,只不过想从爱的人那里得到一些确认。
- 倾听管理
关系耳朵
内容耳朵
康老师在跟妻子讨论周末安排,但是妻子好像有一股无名火。沟通之所以进行
作出让步
进行反思
三把尺子:距离、
1)距离:当我们觉得距离太远,可以谈谈个人的细节和对方的感受,拉近距离。
喂,X老师,最近销售淡季是不是压力很大啊?我们也是一样,老板天天拍桌子,忙到头发都要掉光了。你们是不是也很焦虑啊?什么时候有空约出来聊一聊啊?
语言上谈谈感受表达情绪,行为上公事公办,就事论事
2)主动与被动:一件事谁说了算,谁做决策,谁被安排,谁被通知
老婆觉得自己很被动,他听到这层关系后就能够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个问题。
他要把权力还给老婆——你说现在怎么办?要不我跟舅妈说一声?
这时候老婆感觉自己重新找回了主动权。
当我们很被动的时候,我们要把权力拿回来。
小张啊,公司有很多项目,我没有办法一直盯着你,提醒你,是我的不对,你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时间要有你自己把控。
3)位置的高低:他就像一个老师一样,告诉我应该这样、应该那样,高高在上,传递出来的关系信息是说自己厉害呗。老婆实际上只是想示弱而已。
改变位置高低:改变语言、改变身体行为、认真回应。比如说,对不起,老婆,我错了。
当一个人不开心的时候,如果你不断地去逗他开心,传递出来的信息是:我都已经做的这么好了,你再不开心,是不是有点不像话呢?对方也会从中感觉到压力和焦虑,她觉得是她自己的问题。当老公来求助的时候,表达出来的信息是我也没有办法来,跟你一样无助,反而感受到来关系当中的平等。
- 行动管理
同事很拖拉,我们怎么说也没有用。问题真正的关键是:他就是为了在最后一天交稿才在前面拖拖拉拉。一般来说,我们认为行为导致结果。但实际但逻辑是:我们对结果对预期,决定了我们对行为。他知道你会等他,所以他才迟到。
只有改变他对结果对预期,他的行为才会改变。
四个法则:
1.从对方处发,找到痛点,才能改变他的心理预期。
一直说,一直唠叨,给别人的感觉就是说几句而已,没什么大不了。
员工迟到,老板让员工发红包/表演节目/写检查。
1)要明确让他知道:表现不同结果会有什么差别。
2)要保证结果的差别是他真正在乎的。
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些人,能够嬉皮笑脸地赖掉。
从对方出发
明确
2.明确执行人
此处有监控。(明确执行人,有人会看到)
3.足够坚定
反复去说不等于坚定。足够坚定=敢于执行设置的结果。
对方会判断你行为的底线,如果你总是反复说,不去执行,那么其实是在行为上默许了对方。
设置的结果一定不能违背你的目的。
比如有的女生说,再不理我,我就要跟你分手。
嘴上说分手,心里却很诚实,鬼才相信你会真的分手。
比如姥姥让孩子吃饭,骗她说会给她买玩具。我们知道以后马上就去给她买玩具了,否则孩子的心理预期就是:我不会听你的哦,反正你说了也不算。
彻底让对方相信你会说到做到。
4.改变参数
不按照套路出牌。不按原来的方式行为。改变固有模式。打破固有预期行为会发生调整。
站立开会法/午餐开会法
Problem:老公玩手机
1.从对方出发 你很闲嘛,把碗洗了
2.明确执行人 我就不做饭了
3.足够坚定 我要去吃大餐立即行动
4.改变参数 增加新参赛:形式、环境、人数、状态
如果你想做一个说了算的人,改变对方对结果对预期。
- 说服管理
事事退让,每次妥协都是自己,感觉是不舒服的。
邻居太吵,怎么让他不吵?
为了工作让同事配合我。
错就错在,太有道理了。一旦我们有诉求,就会去证明这个诉求合理。这就是“无道理,不说服”。
我们错就错在太讲道理了,道理对某些人是无效的,对牛弹琴。最有效的方法其实是“无好处,不说服”。道理根本没有那么重要,跟权力地位有关。权力和地位是隐含的好处。
1.对方听我的,不听我的,不在于我有没有道理,在于我能不能拿出他看中的好处。
2.每一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去考虑问题的,都在寻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3.没有好处的事情,你说得天花乱坠,我也不会去做;有好处的事情,你拦着我,我也会想方设法争取。
说服就是:不断反问自己,对方按我说的做,会有什么好处,我能否帮他意识到这个好处。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思维模式的改造,是系统性的沟通技巧。
第一级阶梯:切换视角
很多人都是很自恋,考虑问题的方面都是从自己出发,这是人类的本性。很多人在说服过程中都是不断强调这个东西对我有多重要,失去它,我会多么痛苦。可是对方呢?你根本没有考虑对方的利益。对方凭什么答应你。(你着急明天上架是你的事情,凭什么打乱我的工作流程?)视角切换。站到对方的立场。
“你怎么可以这样?”这是你站在自己的立场提出来的。
把自己切换到对方立场,如果我不听他的,有什么好处?
第二级阶梯:自问和沟通,发现好处
如果对方听了我的,有什么好处。长期合作获得长期利益。拓宽思路:品牌信誉。
给邻居零食,说:不好意思,没让你们尽兴~
精神层面上让他觉得帮了我一个忙,觉得他是个好邻居。
请婆婆帮忙带孙子,说:“妈,我们最近忙不过来,我一个人做家务的时候没法分一只眼睛照顾宝宝啊。他冷的时候,饿的时候,在那哭,我根本没有办法去照顾他。有一次,那个湿尿布还把他的pp捂红了呢。我就是希望您能过来一趟,也不需要您做家务,就是看着点孩子。平平稳稳度过这几天就行。”精准表达的技巧:有细节,充分意识到好处。
品牌信誉:你想一想,今天你在你的员工面前这样对待我们,明天你的员工面对客户的时候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态度?你的客户觉得受到了欺骗,这个决定权在你的手里,你是觉得收到了钱更重要,还是客户的感受更重要?
掏出手机,把对话录下来。
暗示对方,点到为止。
邻居太吵案例:你好,我是你们的邻居。我想问一下,你们能不能稍微轻一点。因为我明天早上还要上班,所以要早点睡。其实是我特别不好意思没让你们尽兴,所以我就带了一些小零食。你们尝尝。
第三阶梯:精准表达,让对方充分意识到这个好处。
说服的道:你每说服的一件事,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意思,要充分考虑对方的利益。
- 冲突管理(上)
如何搞定难搞的人。
难搞的人 比如 老板、父母
把所有的冲突和矛盾压在心里
而有的人看起来揉揉弱弱,没有那么难搞,但实际很不好搞。
真正让你不舒服的点是,你觉得你被控制了。
原因一:思维限制。算了算了,不想跟他有争执,惹哭了太难看了。
方法:试试坚持自己,是,他会生气,发脾气,那就让他发脾气。墙一出现就陷入:我不想让这件事发生。是我被某种习惯性思维限制我了。发生了会怎么样呢?会很严重吗。
有一些事,不一定会真的发生。
有一些保护措施,我可以提前准备好。
就算真的发生了,设身处地想一想,也许是我可以承受的。
黑色的想象反而可以帮助我们。要有画面,几点起床、和谁在一切。
你想象的这些画面,最恐怖的是哪些?
我可能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思考三个问题
1.最坏的结果,是不是真的有可能发生?它对我的损害有哪些?
2.如果真的发生了,有什么办法应对,减少伤害?
3.没有发生之前,可以做哪些准备?
想象和思考的焦点都在我身上,最大限度的激发我的自由意志。
我们不擅长应对争吵和对方哭泣。
父母的眼泪很容易让我们内疚。
时间一久,连家都不愿意回了。
领导不敢让下属加班,被下属控制了。
如果你一直惧怕情绪,就很容易被别人控制。
暴露疗法:如果你一直不让它发生,那个对于激烈情绪的恐惧会一直存在你的脑海中,无限被放大,那个才是最可怕的。一旦你真实面对它,他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不可承受。
步骤一、做好环境、心理准备;(接受这件事,不是你的错)
步骤二、沟通中保持尽量平和的语气,用U型沟通。理解对方的情绪、和对方一起去面对。
举例:1.当同事被说哭了,我会等待同事哭泣,给她递纸,等她平静后告诉她我需要她做什么。
2.和团队成员爆发争吵。一个能打仗的团队从来不是一团和气。真正有成效的团队都是吵着过来的。我们太想把一件事做好,太想对结果负责,所以我们不会畏惧冲突。
其实,不是所有的控制都要摆脱,有些控制是我们需要的。在一些亲密关系中,相互控制的关系是互相控制爱恨纠缠,是双方关系的纽带。完全没有,双方心理的关系就会疏远。
胡适接受了父母包办的婚姻,他在日记里写过:假如我忍心撕毁婚约致使其他几个人痛苦终身,那我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宁愿不自由,也就自由了。
- 冲突管理(下)
为什么对方总是不尊重我的想法?
在这种时候你之所以感觉委屈、愤怒、失控,因为你太自恋了。
另一个人跟你具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你充满愤怒和委屈。
因为你相信对方在控制你。
客观事实是对方和你的看法不一样。可能是因为他笨、他懂得没你多,他关心你。但是你认定他就是冲着你来的。
ABC理论
你在质疑我,你就是冲我来的。这是一种滤镜。
心理学家 阿尔伯特 艾利斯
他认为人类对很多事情的情绪反应,并不像很多人理解的那样,是客观事实本身导致的,而是【信念】这层薄薄的滤镜导致的。
客观事实A
信念B
情绪反应C
当对方没有听你的,你就很有挫败感。但是主观看法很多事时候是没有对错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考模式和价值观。这很正常。
3C反应法
1.Change 换滤镜。深刻培养一种习惯,把滤镜换成:别人的想法只是和我不一样。
Change 换频道。已经错过换滤镜的最后时机,考虑是我的目的是什么?
Change这一步当中可以换两样东西,第一,当你感觉到对方攻击你的时候,要给自己换滤镜,看到他只是在表达他的观点,而那个观点和你的不一样。第二,如果来不及换滤镜,马上要发生冲突时,立即把大脑换到目的频道,想想自己真正的目的。
这两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那些失控现场,把控自己的情绪,以最快的速度回到正常沟通的状态。
2.Confirm 坚定立场。我们要坚定的守住自己的立场,同时
第一个公式:你有你的道理,你认为。。。我们是真心认同,不要夹带私货。
第二个公式:同时,我认为。。。不要说但是,但是容易引起情绪。只说自己认为重要的,不评价别人。
第三个公式:我们考虑的是问题的不同方面,没有谁对谁错,也不一定谁要说服谁。
3.Carry 我们之间的最终博弈不在于谁更有道理,而在于谁更能为结果负责任。
“有时候,你可以对抗乔布斯的力量,这样的话不但可以幸存下来,还能茁壮成长。因为如果乔布斯审视你一番后,认为你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他就会很尊重你。”
这个工程师不是靠自己的道理战胜了乔布斯,而是他让乔布斯意识到他自己非常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并且他有能力为此负责。
你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并为此负责,因为你才是这件事情的指挥官。
表达自己尊重对方的看法,但在行为上,仍然会在权利允许的范围内坚持自己的选择,并carry相应的责任。
为了维护双方的关系,需要再次和对方强调,这只是因为我们双方看法不同,不一定是谁对谁错,以此来寻求对方的理解。
正解回复:1.妈妈,我们只是对于感情的看法不同,没有谁对谁错,我只是希望你能理解我。如果你还是很担心的话,你可以多见见他,他其实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
2.我很尊重你的看法,不过现在项目节点已经定下来来,这关系到项目效益和公司的信誉问题,所以我已经准备交付来,我也会为此负责。我们只是对待项目的看法不同而已,并不是说谁对谁错,所以我希望你能够理解我。虽然现在要交付来,但是我们不会就此停止对项目质量的优化,还希望到时候你能够配合我。
3.妈,我很尊重你的看法,但是我已经把定金交了,没有办法退的。所以我会为我自己的决定负责。我们只是对待幼儿园的看法不同,没有谁对谁错。所以,请你理解我。而且我可以可以继续讨论关于你刚才提出来的问题,去避免你担心的事。不如我们一起去趟幼儿园看看他在里面的上课情况怎么样。
- 合作管理
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合作管理。
你有没有想过:
父母买保健品是为了健康,我们不让对方买,也是为了健康。其实我们是合作关系。我们不想承认,但是内心深处上,我们认为我们高父母一等。
作为老板你认为自己是权威,忽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其实我们是合作关系,容易把对方推到关系的对立面。
在争论中太想证明我是对的,而忽略自己本来的目标。
如果双方都只坚持自己的立场,有时候买卖就做不成了。如果生活中每件小事我们都认为是非赢即输的零和博弈,认为资源是有限的,你多拿一点我就少拿一点,那么我们永远都会处在争夺和对立的局面之下。我们就会意识不到我们是合作,我们也是有共同目标的。
沈先生,我们发现我们合作中您不太信任我。可能你也很苦恼,由于你的不信任,以至于我没有办法提供给你最好的服务。而且在我们合作当中,还增加了更多的成本问题。这是我们大家的问题,我们应该一起想办法看看怎么去解决。
把主语从“我”变成“我们”。借以“我们”就意味着“不只是我”,强调“我们”,我才能把视角从“我 ”自己身上移开,不再从“我”单方面的角度出发,只看到“我”的诉求。
一、有事没人做,责任真空。
二、有事人抢着做,责任重叠。
说明我们在责任分配上不合理。管理者总是乐观的认为,每个责任都有人负责,但是责任还是会出现真空。比如我们会说“应该有人把今天开会讨论的变动通知销售部门“”所有人“都同意这个意见,但是“没有人”去执行。没有指定人,就等于没有人。
别人不一定是因为懒,所以不想去做这件事。而是因为不愿意去承担做这件事背后的指责。我们经常会觉得,多做多错啊,如果没做好,我就要承担这个责任。
指责不等于责任。我们不应该为了逃避事后的指责,就放弃承担责任。我们每个人多一点当责的态度,责任的真空就会少一点。管理者尽量细化,把责任分配到每一个人,避免出现责任的真空。
如果出现角色重叠,也会导致合作不成功。每个人都想做主,就等于没有人做主。比如连个迎面而来的人,有经验的情况应该是一个人要马上停下来,让另一人过去。同样的,在合作中,不是那些看上去在发号施令、提出建议的人才在承担责任。而那些看上去什么都没有做的人,也在承担着他们的角色。如果一个队伍里都是将军,没有士兵,大家天天都在窝里斗,没法斗争。最好的办法是让一个人安排,其他人负责听从。提意见的人已经够多了。应该有一部分人负责听从和追随。这些人一定程度上是积极的,收敛能量的。在这里我们也会主动激励员工,让一些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
- 思维管理
《离经叛道》GRANT认为这几个创业者很拖延。
Warby parker 2015年50大创新企业之首
有中度拖延的人更有创造力,因为他们在拖延过程中会获得很多时间进行发散思考,反而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拖延是Grant给他们贴的标签。
我们公司的新员工没有上进心,总要我推着去做事,一点也不主动。
没有上进心是主管给新员工贴的标签,因为贴了没有上进心的标签,主管就给自己管不好新员工找到了一个合情合理的交代。因为他们不上进,所以我管不了他们。
就像Grant给创业者贴了一个拖延症的标签,就给不用继续考察他们找到了交代。
我给老公贴了一个懒的标签,就给我不用他干活找了一个交代。
我给员工贴了一个促销的标签,就给我纠正不了他犯错找了一个交代。
可是问题真的被解决了吗?我们依然管理不了他们啊。
为什么我们喜欢给自己找交代呢?
人类自我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机制。人是非常擅长给自己找理由的动物。我们非常相信认识事情都是要符合逻辑的。一旦我们找不到这个合理逻辑,就会非常容易自我合理化。
一般人会“先选定自己的立场,再来找支持自己立场的证据”,以此证明自己的立场是“有道理的”然后思考就戛然而止了。更不会主动自发地去做反向思考。
“九型人格测试”贴标签是我们处理海量信息的捷径。看起来省事,实际上摸到了局部,没有看到事情的真相。
孩子成绩不好,妈妈贴上标签,你就是成绩不好,考好了也看不到了。对孩子的成就、进步、闪光都视而不见。
贴在别人行为上的标签。孩子的每个行为都在表达自己的需求,一旦你贴了偷这个标签,你就什么也看不到了,忽视了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
可能是他想用这种行为去换取和你之间的互动。
“撒谎”这个标签阻挡了我们之间没有看到的问题。
谎言是最真的真话。
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我是白羊座、我是易胖体质、我是拖延症、强迫症、选择困难症。你的内心潜台词是: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啊,我不想改变,我改变不了。
撕标签,自反意识
他在撒谎
我说他在撒谎我是在给他贴标签啊
v 四种方法发现标签
1、列出清单 拿出纸笔,写一下你很想改变的一个人,写五个他的特点,跳出我最头疼的点。
2、奇迹提问法 假如奇迹发生以后的场景是怎么样的?我们想象具体变成什么样。
3、具体描述法 用客观的情境去代替主管的描述,大大大消减标签的魔力。我们会发现,他不是哪都不好,他只是某一件事不好。我们真正想让他改变的只是一个具体的动作而已
4、例外观察法 集中注意力去观察某个例外。看起来只是一个小的切口,引发蝴蝶效益,进而在行为上真正作出改变。
这四种方法的作用:明确改变的方向,指明改变的路径。看到改变的契机,找到改变的希望。
- 焦虑管理
走出越想做好,越糟糕的怪圈。
越想控制着不想,就越是控制不住会想。
关注即强化。
压力会激活我们的交感神经系统。
越焦虑,事情会越遭。
焦虑会让我们的动作变形。
比如家长对孩子的问题焦虑。
注意力变得非常狭窄。
不断提醒导致焦虑。
真正困住我们的是这个“万一”
不管是肯定焦虑,还是否定焦虑,我们都是在强化焦虑,因为我们只有这一条路径。
我们要想的是,怎么样去瓦解这份专注。
1.注意力转移力
通俗说,让自己去关注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我们想过上更好的生活。既然看到这一点,不妨把注意力放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去。比如失眠,我会放弃睡眠这个念头,想想比起失眠,什么比一晚上的睡眠更重要。
小朋友成长过程中,爱心、创造力哪一样不必脏话更有意义呢
2.最坏结果清单
正面迎战它。
拿起纸笔,写下最坏的情况。
比如宝宝尿床。越说,女儿尿的越厉害。买十床床单,告诉她没关系。
有时候,我们就是太害怕那个万一,甚至是夸大了那个万一。如果一直尿床会怎样呢?当你备足了那么多床单,当你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你会发现,焦虑消失了。你根本没有机会应对那个万一。
3.悖论干预
大学老师,社交恐惧。
一紧张就会结巴。你结巴,引起顾客注意。对方觉得你很特别。有的顾客会听得更认真一些,看。当你把问题当成一个好处时,反而很轻松。
你留得住它,留不住它,都是好处~
我们解决它的方式可能会恶化它。最好就是停下来。走到更宽广更大的生活中,走着走着就忘记了。
- 情绪管理
生活常常不按照我们想象中的进行。用理性持续发力却始终无果,在理性层面寻找出路必定是死路一条。在理性之外,存在着一种强大的非理性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其实就是情绪,使用好情绪才能过上真正想要的人生。
拖延症是情绪影响的吗?我的很多行为背后都不觉得有情绪啊。
情绪管理的基础任务:
任务一、识别行为背后真正的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意识不到情绪的存在,谈何管理情绪。觉察
花上五分钟,填个表
情境 在写方案遇到很多困难
想法 不管我怎么努力都没用老板总是有办法挑出我的问题
动作 看两眼方案就开始上网
身体感受 脸有点热 身体紧绷 微微出汗 敲键盘很用力
烦烦当时的情绪是 愤怒。
你意识不到自己的情绪,它就会以别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你的创造力会下降、你的效率会变低。因为你在生气,你不想让老板那么快满意。
情绪量表
sadness最好拯救了小女孩,
负面情绪就想我们身体的疼痛,是一个报警器,它是我们的朋友,在提醒我们我们受伤了。
情绪会让我们不舒服,但不是为了伤害我们。
任务二:看清楚情绪是我们的朋友,在提醒我们什么。
必须要做的事:站在你的角度
愤怒在告诉你:你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你的劳动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
绝不能做的事:不让情绪否定你,跟着你吐槽
比如情绪在告诉你,你是一个没有自控力的人,这就是否定。
比如情绪告诉你,老板就是一个吹毛求疵的人,就是吐槽。
无论是否定还是吐槽,都会改善你的生活没有一点帮助。
情绪 正确示范 错误示范
愤怒 你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对待 那个人很过分或者是你的脾气很糟糕
沮丧 你的能力没有符合你的预期 那个人对你的要求很高或者是你的能力很差
失落 你失去了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东西 你需要面对它带来的哀伤 不要紧,反正已经过去
焦虑 你正在经受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 你做不到
内疚 你作出的行动没有达到自己设立的标准 你做错了
任务三:与情绪对话,正面回应
我们的回应方式常常是在敷衍。我们的回应往往是,没关系啦,你闭嘴。就好像房间着火了,你让警报器闭嘴,警报器可以闭嘴,但是火势会蔓延。
我们要把情绪当作自己真正的朋友,对他说:谢谢你,让我意识到。。。我决定。。。
比如,烦烦我要提醒你一件事,你的劳动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
谢谢你的提醒,我现在意识到,我和老板直接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决定正面面对它。我决定我要主动去找老板谈一谈。
决定怎么做必须是一个具体做法,对应着你的处境。
任务四 采取行动
1.接纳,调整想法
2.学会表达(正面表达)我身上没有一个按钮,一按就可以嗨起来。说出来问题就真的解决了一大半。我感受到。。。。是因为。。。。我希望。。。。
说出你的感受 你看到的事实 表达你的希望
上次你跟我说话,让我感觉到了愤怒,是因为我觉得你在质疑我的能力,所以我希望我们能好好讨论一下。
- 精力管理
怎样掌握人际关系中的主动权。有的人汇报工作不受到老板的影响,很有气场。
他们不会被老板生气所困扰,老板生老板的气,你慌什么慌啊。
每个人要负责好自己的事情,我不为ta的工作负责。在生活当中,我不为他的困扰负责。听起来简单,可是生活当中,我们常常会下意识地把别人的困扰扛在自己身上。
一旦有了这种想法,我们的宝贵精力全部用在去在乎别人的感受和情绪上,从而限制了自己的主动性,我们没有精力去想我们应该去做什么。
巧用分工。
老板生气,老板对我不满意–>那是他的困扰,我困扰他的困扰没用,从而导致我自己的事情没有办法负责,我不知道该做什么了,这就是我们搞错了分工。
老板批评我,我回到:可能是我刚刚没有讲清楚。。再把方案讲清楚
生活中,怎样分工?面对我们至亲至爱的人,我怎么才能做到那么明确的分工呢?比如父母催婚,我们可以想想?我们为什么烦躁,因为我让父母失望了,我不是父母心中的完美小孩。我们想想以下,我们有个姐姐在被她催婚,父母因为姐姐不结婚在那里伤心呢。我们要看到那是她的失望和伤心。我会走上去和她聊一聊,安慰她,抱抱她。
在人际关系中化被动为主动的方式:不为别人的困扰而困扰。一个好用的方法:主语转化。把妈妈很伤心,因为我不结婚–> 妈妈很伤心,是因为她没有办法接受我不结婚的事实。
如果别人成功了,我们很容易接受,功劳是他的,那为什么失败了,我们却要把别人的责任担在自己的身上?要知道,不管别人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果你总是把自己当成第一责任人,其实你就一直在传递一个概念:你不行哦,全靠我。要知道,如果胜不用居功,那么败也不用担责。
比如主语转化:我给了他建议,导致他失败了–>他认同了我的建议,他失败了。
只要认同了这个思路,下次再遇到事,就能分清,那些是别人的问题,那些是我该做的,重新找回主动权。
另一方面,不用把自己的困扰推给别人。
把我陪他到上海,是为了他–>我陪他到上海,是我自己的决定。
他没有陪伴我,所以我才这么委屈–>我需要更多的陪伴,所以我才这么委屈。
这样想,你的局面就打开了,你也许会继续和男朋友斗智斗勇,也许会结交新朋友,发展新技能。
你要先想好,你到底要不要改变。你可以维持现状啊,这样会相对轻松一些。你可以觉得所有的痛苦都是对方造成的,只有他们能负责,我什么都改变不了。但是如果你想改变,那就要常常联系。
项目复盘时,同时说:因为乙方不靠谱,所以我们才不顺利啊。他有这种想法还会积极推进事情吗?不会的。有这样的想法,他就不会再去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他其实也为这件事困扰。
他困扰,他就要负责。
因为乙方不靠谱–>因为我拿乙方不靠谱没办法
不要纠正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专注影响一个人的认知,从苦苦等待对方改变,到重新找回主动权。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 时间管理
怎样变出更多时间?
对时间开源。
借力。整合身边的资源,借用别人的力量变出更多的时间。
借力任务一:找出你可以分担出去的事情。
自己做和别人做没区别的事情。
比如开车、做饭、哄孩子睡觉。
借力任务二:找到可以分担的人。
理论上能帮你分担的人——利益共同体。
他们有动机促成这件事的发生。
维基百科。编纂百科的是每一个用户。
不是没有人帮我们分担,而是我们没有想到利益共同体。
有些人是潜在合作者,但就是没有帮到你。
借力任务三:找到某人不能帮我分担但原因。
某人不帮我做某事,是因为。。。
那只是你认为的,不一定是真的。
他的不配合,来源于我的配合。
1.你开口的方式是攻击和指责。
2.职场中求助的时候,我们会碍于面子,担心别人觉得自己不行,下意识的会表达出也许我还有办法,对方一旦捕捉到这种信息,很可能就不会再帮你了。
3.在过程中插手,在行为上告诉对方,我行,我可以。注意不插手不代表你完全不合作,你仍然要在合作中承担自己的那部分。只是,不要把别人在做的给做了。
逞强的我们,一直在用各种方式配合着别人的不配合。这是关系上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是惯性路径。就拿哄孩子这事来说,老公开始哄孩子-老婆不满意老公哄孩子-老婆哄孩子埋怨老公不哄孩子,每次争吵都检讨反思,过不了几天就不哄了。老公不帮我哄孩子是因为我不满意他不帮我哄孩子,所以他才不能帮我分担。
他不帮我做XX,是因为我们没有去找他/我一直抱怨他/她觉得我还有其他办法。
借力任务四:精准表达,让对方帮你分担
1.你快过来,我叫你过来:命令的口气让人不舒服。
- 你来哄哄孩子好吗:对方拒绝的空间。
3.我需要你的帮助:用陈述句不显得生硬。明确和坚定
准确说出来还是被拒绝来。
这时候我们需要明确
第一、这件事的重要性。做成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第二、我的极限。完成这件事的过程中,我的极限在哪里。
第三、对方的重要性,完成这件事,你的参与有多重要。
如果没有你,这份报告就黄了。我一个人做不完,没有你真的不行。
这样做只是可以有两个好处:
第一,你的生活变得有弹性来
第二,你们之间的行为模式改变了,会越来越好。
借力任务五:积极反馈,让对方越做越好
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注和重视,让对方感到意义和价值。
时间是最不偏心的,对谁都是24小时,时间又是最偏心的,对谁都不是不一样。
- 金钱管理
谁不想赚钱?做梦都想赚钱。
赚钱哪有那么容易。
这只是一句气话。
为什么钱不好赚?
没人脉、没资源、没本钱。
你真的做到了你能做到都一切吗?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经济补贴款到了农民手里,被花掉或放着。
他们会说,那是你们有钱人的事情。他们也很努力,认为自己做了自己能做到的一切。
为什么农民会这么短视?
金钱的匮乏–>导致他们有种稀缺心态–>看不到更长远的未来,做不出更有利的判断。
注意力–>迫切需要解决的匮乏–>存钱增加短期安全感。
陷入一种循环:缺钱—无法作出明智的决定。
最可怕的是,政府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他们还是不会为未来投资。即使他们得到了一定的资源,暂时摆脱了贫困的状态,他么有机会做些不一样的事,可是他们没有做。
不是因为他们真的穷,而是因为他们真的觉得自己穷。这就是金钱诅咒,觉得就是信念。信念是我们对客观事实的态度,而不是客观事实本身。
对于我们自己,谁不知道买房要趁早。可是如果回到十年前,你真的会买吗?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影响他的不是没钱,而是信念。
多想想其他的可能性。
金钱诅咒在于,你还没有破除它之前,你根本不知道,还可以这样想。它在无形中牢牢限制住了我们生活的高度。
我们可以做梳理
一、目标梳理
攒3万块钱,没有和你的生活产生具体的联系。
你要先有你想达到的生活状态。梳理这样的目标,你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喜欢什么?
我想创造什么价值?
我希望度过怎样的一生?
想到什么写什么,会不断有想法冒出来给你泼冷水,告诉你你的想法有多么不切实际。先别管,待会儿我们自有妙计去对付它们。
Step1.写下想法
我的目标是要有一个值得回忆的蜜月旅行。
我的目标是想买房
我想当一个时尚编辑,我想出时尚杂志。
Step2.写下干扰
我没钱,我穷,我不配。
方法:朋友提问法:1)你觉得你能完成今年定的目标吗?
2)为什么觉得很难?为什么觉得不可能?
把你的回答记录下来。这些就是你的金钱诅咒。
当你有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你就会认定为金钱诅咒,别想了,你赚不到那些钱的。那些钱的。
Step.3破除金钱诅咒
想象与计划。我们运用想象来破除金钱诅咒,然后运用计划的锦囊去真正达成你的目标。
一、别人家的孩子。想象一下,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跟你有一样的处境,一样的目标,非要达成我的目标,会怎么做?如果别人家的孩子跟我一样穷,但就是卯足了劲,要去马尔代夫度蜜月,他会怎么做呢?—他会对比一下,各种去马尔代夫的旅行方案,然后跟老公做一下分工,接着开始做兼职,挣外快,应该攒一段时间就攒出来了。他可以做到,我一定也可以。假如别人家的孩子,今年非要在上海买房子,我猜他会贷款吧,他会去了解深圳各区的房价,找中介聊一聊,亲戚朋友借一点,消费贷再办一点,或者买个小一点偏一点的房子,自己想办法拿出三四十万,可能就够了。只不过头几年的还款压力很大。假如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在今年要去大公司当编辑,他会怎么做?她应该会先看很多书,先去跟时尚有关的公司做做兼职,了解整个行业,然后写文章投稿,同时投简历。其实如果生活开销小一点,做一点兼职也是可以养活自己的。换成别人家的孩子,是有办法的,你看他的时候,是没有金钱诅咒的,为什么换到你自己身上,就中了金钱诅咒呢?所以看看那张写了金钱诅咒的纸,是不是有些松动了?
二、我要买房、攒钱,攒到20w,我得攒到什么时候?还是算了。这么多东西要学,要学到猴年马月啊。我根本做不到。这些计划不够具体,不够详实。
拿出纸和笔,写上我的计划:
1、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从现在开始要怎么做?
2、今年我要做什么,我需要多少钱?
3、每个月我应该完成那些事情,应该赚多少钱?
把目标转化为计划,计划才是有效的。想尽办法作出计划,去发现之前没有发现的可能性,看到哪些事情是自己之前没有做到的,会把那些不可能、没意义、做不到变成可能、有意义、做得到,只有这样,你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自己的目标。
金钱诅咒是一个惯性思维
提醒自己注意每一个想法
每次出现这个问题,就提醒自己:我是真的买不起?还是我觉得自己买不起?还是我其实并不需要。每一个不可能背后,是不是都有更多的可能性呢?你是真的很喜欢吗?如果你无论如何都要学,你会怎么做?简单来说,当你的脑袋一旦出现这几个词,你就要高度警惕:我 是不是又中了金钱的诅咒。这几个词是:买不起、不可能、没办法、没钱、我很穷。养成了自我提醒的习惯以后,会很容易的发现和破除金钱诅咒。金钱诅咒发生的频率也会越来越低。
复习:首先,现在我们赚钱的不是金钱本身,而是我们关于钱的认识和态度——信念,它就像一个诅咒一样,限制了我们的视野和认识,让我们没有办法作出行动。
- 目标管理
是什么阻止了我们的目标?
因为你根本没有开始实践自己的目标
我天天那么忙,下班都10点了,哪有空背单词?
我陪孩子还来不及,哪有时间健身?
他这样对你,而你什么都没做?你没有一段好的婚姻,你是有责任的,因为你什么都没做。
你选择的是我什么都不做。为了实现你的目标,你必须习惯这个不舒服,因为这个不舒服的感觉叫做责任。
我要实现目标,我要承担什么责任?
我要是真的挤出时间健身了,到时候瘦不下来谁负责啊?
《关键对话》说出来是要承担责任的,是要承担被医生质疑、责骂、挑战、甚至耽误原本手术时间的责任。很多人选择不说。
我们经常意识不到一点,在开始一件事情之前,我们大脑会非常迅速的作出一个判断。开始这个目标,我们要承担什么责任?我们也许要承担深入思考这件事情的痛苦,承担短期内实现不了目标的压力,承担完不成目标时遭遇的责难。我们要承担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遇到困难时候的挫败。这一些很累,很难,有时候甚至很痛。当然如果你永远不开始,那么你永远不用承担这些责任。
你为什么让他成为你生活的重心呢?
这也不能怪我啊。
所以,他不解决这个问题,吃亏的人是你。你好像被他控制住了。永远不要妄想着,问题是别人造成的,他就会主动帮你实现目标。如果这样想,你就把实行目标的主动权拱手让人了。只有当你真正为自己负责的时候,你才真正的把自己从被别人支配的位置上解放了出来。
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把生命放在你自己手上,你会发现,你没有其他人可以责怪。怎样把外界的困难转化成自己的责任呢?
试想:1.假如需要你的目标继续实现不了,谁又需要做什么?
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哪些障碍继续存在下去她就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假如要让他的目标实现不了,只需要让进货员继续盯着进货数据。用推卸责任的方式,看看谁在阻拦你。得到障碍清单(a 具体障碍是什么 b 关键人物是谁 c他做了什么)用纸笔罗列清单,把笼统的想象写出来,就没有那么难。
2.消除这些障碍,我需要做什么
明确执行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交流和等待。不管遇到什么,记得主语是我。不用急,一点一点地问下去,你不需要一开始就得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你可以一边想一边试一边调整,也许,目标就在这个过程当中,一点一点的呈现了出来。
3.如果真的消除了这个障碍,我需要承担什么压力?
丘吉尔: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达成目标的代价就是责任。与目标相伴随的是责任。
我需要付出的(时间 资金 人力 代价) 我预计收获的(利益 成长值 成就感 附加值) 我可能遭遇的(压力 风险 责任 后果)
可以注明每一项所占的比重和数值。
我们知道将会付出怎样的代价,我们也知道会承担什么样的风险和责任,我们清楚的评估了路上可能会遇到哪些障碍,也为此准备了应对的方法。
你还可以再犹豫/调整/放弃一下,选择不去实现这个目标。哪怕你选择不实现这个目标,但主动权已经掌握在你手里,而不是一切都归因于外部。
看着清单,问问自己,你愿不愿意开始?
自由的代价意味着你要放弃依赖,让你失去安全感,失去稳定。
- 权力管理
权力管理——做更强大的自己。
你是为什么会允许他这么对你的?
你以为自己没有权力、没有办法,实际上你是权力的。他在上我在下,我就应该被他管。事实上,权力不是自上而下的。看上去,他已经具有管理下属的权力,但是他谁也使唤不动,那些自上而下的红头文件都不能帮助他随心所欲地指派下属。真正的权力是自下而上的。你能够领导我,是我认可了你的领导。你能够影响我,是我认可了你的影响。你能够欺负我,是我忍受了你的欺负。自始至终,是我把权力授予你。我们每个人都有心理的房间和钥匙,我们把钥匙交给对方,是为了合作。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有自己房间的钥匙。是你把钥匙交出去的。糟糕的老板、难搞的客户是凭的是,你稀里糊涂交给他们的钥匙!
这把钥匙这么重要,我为什么会稀里糊涂地交出去?
1.语言陷阱:乖,先不看动画片了,行不行?先吃饭再去玩好不好?我们是有办法一句话就让孩子听话不再反驳,这些带着选择的疑问句:好不好,行不行,可不可以,就是直接把拒绝的话主动送到了孩子嘴边。你之所以把可以拒绝这把钥匙交给孩子是有隐藏目的的。你也许希望孩子更自由的成长,你也许希望自己做一个更开明的家长。
2.行为陷阱
嘴上抱怨,行为上授权他可以乱扔东西。
堆积在我身上的工作越来越多。企业家:你好像也不是特别希望他们成长。做管理,是要带领团队成长。而不是自己把事情都做了。
3.心理陷阱
有时候同样一句话好朋友说和别人说感觉是不一样的。越是亲密的人越容易影响我们。是你把让自己伤心的钥匙给了对方,允许他在里面通行。总之是你交出了钥匙。当年关上了那道门,收回了那把钥匙,你在遇到他,不会有什么感觉。
如果管理这把钥匙?
1.看到这把钥匙
表面上是我影响了你,实际上是你把影响自己的钥匙递给了我。列出自己的授权清单。
What’s wrong 现在给我带来什么问题
what 我授予了什么权力
who 我授予了谁
how 我是如何授权的
why 为什么要授权
2.表达
在工作中,很容易扮演“沉默的聪明人”,轻易地把参与决定的权力交出去。项目失败了,每个人都有损失,也包括我。我在一开始就放弃了参与决定的权力,却在事后不断地抱怨。我用放弃发言这个行为,授权主管全权决定,我的目的是不想承担责任。后果却是项目失败的损失,被主管质疑和批评。女性在职场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她相信自己有权力陪伴家人。公开表达,让她获得了权力。
你看我们以前我们有那么多共同话题,现在聊来聊去就那么几句话,我们都想想问题在哪把。这不是你的错,也不 是我的错,是我们关系出了问题,我们应该共同面对。
3.行动
退群是我收回听你说话的权力。我在想怎么说服他的时侯,是把决定权交给她。你真正要请的时侯,你就是把钥匙收回来放自己手上。一提到谈加薪,很多人觉得是说服老板。你旷野做一个提升业绩的方案给老板看。我希望达到怎样的目标,我希望获得怎样的结果。你值多少钱,跟你创造的价值相关。
总结:所有的权力在互动中产生,在关系中授予。权力存在与生活中各个层面。权力不等于命令和服从,我们提到的影响力、说服力、领导力、控场力、气场、可信度都包含在所讲的权力里。核心:我们随时随地都有权力这把钥匙。
- 向上管理
如何管理你的老板,获得更多的支持。
彼得德鲁克:不必喜欢、崇拜或憎恨你的老板,但你必须管理她,让她为你的成效、成果和成功提供资源。这种积极的做法,叫做“向上管理”。
首先,你要在心里放下一样东西,叫做自恋。
三种向上管理失败的例子:
1.我不说,老板也应该知道。
如果你们需要我,就一定会叫我。如果你们没叫我,就说明不想给我这个机会。自己没有得到发挥,是因为老板不是伯乐。桑德伯格:社会财富从来不是被分配的,而是需要人们去主动获取的。我的事情就等同于全公司的事情,所有人都和我一样重视。
- 我说了,老板就一定要配合我
我需要变成了你应该,
我需要,我的需求。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老板,他们没有用不完的时间来善待每一个下属的需求,也没有用不尽的知识,来解决每个下属的问题。
我需要,我想要,显得自私吗?不,你说你应该,你必须才是自私。
自私,不是过我想要的生活,而是要求别人过我想要的生活。
这种自恋,往往是无意识的。我已经知道来这只是我的需求,但是我更愿意相信我的需求合情合理,天然就应该被实现。但真相是,我们很难承认,别人的需要的东西真的跟我不一样。
3.一旦我的需求被老板拒绝了,一定是老板的问题,他在针对我
彼得 德鲁克:“高效的管理者,了解他的上司也是人,然而年轻的下属却不容易由此了解。”
我有我的需求,老板有老板的需求。
我的需求:1)正确地说出我的需求;
很多时侯,我说了我的处境和难处,却没有说出我的需求。抱怨、指责、反抗不能解决问题。要说“我需要”这个句式。我需要更多的正面反馈。“我需要”+描述信息+影响。比如孩子吵闹的时侯,你可以跟她说:我需要你安静一点+妈妈正在工作+如果你声音小一点,我就很快能完成我的工作。你要告诉她足够的信息,让他做成自己的预判和评估。
承认我需要你。这才是和别人合作的正确方式。
2)寻找老板的需求
你怎么对待你的头号客户,就怎么对待你的老板。
A。观察,她重视什么,雷区是什么,真实需求是什么
B. 询问。观察只是猜测,可以反复询问确认。老板的指令不一定是他最真实的需求。要搞清楚老板最终的目的。确认自己的需求。
3)我和老板的需求是有冲突的,争取双赢
能不能完成,你自己心理没有一点B数吗?好吧,你赢了,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吧。长此以往,你会丧失自己的主动性。如果你的出发点就是讨人喜欢,你就得准备在任何时侯、任何事情上妥协,而你将一事无成。
通过通过谈判,取得双赢的结果。
我们对这样的老板赋予的希望太高了,高到我们根本不愿意付出沟通的努力。我们不愿意去表达,不愿意去观察,不愿意去询问,甚至不愿意去妥协。我们总觉得他会发现我们,协助我们。所有善于管理老板的人都是愿意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愿意不断付出努力的人。不管你是什么职位,你跟老板都是合作关系,不是应该等待、期待、直到幻想破灭,而是要记住,我们永远都是合作关系。所以,我们要更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更愿意倾听他的需求。更主动地寻找合作的方法,直到结果让双方都满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老板成为你的助力。
- 激励管理
怎样让别人更加主动。
我请你来是希望你拓展一些思路。
工作中,我们多数时侯遇到的人,也不是不做事,总是一副事不惹我,我绝对不惹事的样子。
你发现没?每次你要求他主动,他就已经被动了。因为通过外部要求一个人自身主动,本身就是一个逻辑上的悖论。
只要我开口要求他主动,不管他做什么,他都是在迎合我的要求,已经失去来那份主动。自觉、主动不是要求来的,是他内心的驱动力去做的。哪怕孩子在要求下学习,那也不是主动的了。你在要求他主动,他已经被动了。
激励政策。
实施过程我却发现:对第一个困难的实验,有激励的那一组,比没有激励的那一组更慢。而另一组容易的实验当中,有激励的那一组,比没有激励的那一组更快。
这是因为第一个实验需要我没的发现性思维。需要我四处看看。后一个实验只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可以想到办法。传统的绩效激励政策会narrow our focus(收窄注意力),会限制我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传统的激励方法对于一些规则简单、目标明确、机械重复的工作更为有效,对于需要高度创造力、想象力的动作,常规的激励手段,反而起到了反效果。
维基百科,非盈利,做自由的百科全书。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百科全书。时代已经变了。
越来越多的重复、机械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可见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工作不可替代。
“反转视角”从不主动中找到主动。
第一、反话正说。
第二、外化提问法。
一个人爱玩游戏,站在中立立场上去提问。打游戏是一群人组团开黑,是一种团队合作。我们去深挖一件事,哪怕这件事没有什么好处,我们也要去深挖这件事的价值,找到它好的一面。发掘理由,不是为了给他找借口开脱。恰恰相反,挖掘这件事背后的动机,是为了让我们正面的面对问题,从而获得解决问题和改变现状的机会。安排团建活动,和大家的配合度更高,主动性更强。
第三、积极使用法
不主动工作,主动表达情绪。先中立的看,情绪这件事。她希望得到认可。把她放到一个主动的位置上。有的人是为了得到心理的某种认同。需要我们更深度的理解一个人。可能很烦很慢,却会有惊喜。看到不一样,才能做的不一样。
- 潜力管理
我们带团队的时侯,发现现在的年轻人一点不懂套路,我要一点点教他们。
为什么多一个人手,我反而更累了呢?管理者就像救火队员。一天下来感觉身体被掏空。还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被人欺负。
到底要怎么做,他们自己才能有能力?
不是他们没有能力,而是你没有看到他们的能力。
一个物种在生态中存在,一定有他的生存方式。否则老早就被淘汰了。每一个我们面前的物种,都有它的生存哲学。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方法适应生活。不同的行为产生不同的结果就是惩罚。孩子真的有自己的江湖。
医生静静的看着孩子,一动不动,小男孩放下玻璃杯开始收拾咨询室,一点也不像刚才那个失控的孩子。当他发现没有人会为他兜底,他自己变得能控制了。
用静默观察代替出手。
在工作时,我们就眼睁睁看着新人掉坑里吗?
我明确告诉你,我没有办法。你是这个活动的第一负责人,你必须想出5个办法。你是有更多办法的。
想要引导对方的时侯,可以分这四步:
A.需要的结果/目的是什么
B.我明确告诉你我没有办法,你会怎么办
C.还能怎么办
D.Just Do It!
有人问,如果ddl就在明天呢?我也不插手吗?
一直不处理重要不紧急的,就会一直在处理重要紧急的事。
很多时侯,经验越丰富,我们越容易先入为主。能力越强,越容易用我们自己的标准去定义所谓能力,反而看不到其他能力的可能性。我们总是用自己觉得正确甚至是唯一正确的评判标准去评判别人。我是过来人,我有经验。很多时侯我们越有能力,越容易把我们的能力定义为唯一的能力,反而失去了看到其他能力的机会。佛教中有一个词叫做知见障。
蒙台梭利:正常的儿童,走进一个房间,会先观察,再决定玩不玩玩具。在他们的行为当中,是带有理性的审视。而缺陷儿童,看到一个玩具就抓起来完,玩完一个丢掉一个。在这个过程中是没有任何思考和反刍的。凡是不符合我认为的,就是没有能力。
用提问引导代替只给方法。
他的事终究要靠自己解决。他一定有能力解决。我可以引导他,帮助他,但不要僭越我的责任,让自己变得轻松起来。
- 团队管理
团队中总有那么一个人,给团队带来困境。
那个人困境。
在职场、家庭总有那么一个人,让我们很是难搞。
这不是那个人但问题,是整个团队的问题。他才是整个团队的背锅侠。
给他的事情没有不拖延的。
我们任何行为都不是孤立的,是和别人配合的。
父母配合了孩子在家啃老。
你怎么这么拖延啊?你也太不负责了。不到最后一刻不催他,到最后一刻帮他收拾烂摊子。表面上批评,实际上却帮他收拾烂摊子。
事情没那么简单,meibanf不是你们没办法,还是你们想要配合他,甚至是支持他、保护他、为他的错误行为创造条件。你可能要冒火了吧?明明不想配合,明明想把进程加快。我们怎么还会给他支持、保护、创造条件呢?一边嘴上反对,一边行动上支持。是不是很矛盾?实际上我们对摆在面前的事情往往有矛盾的需求。
比如有人插队,老公有两个矛盾的需求:一个是义愤填膺,据理力争;另一个是息事宁人,怕得罪人不好看。如果老婆表达前一种需求,老公就会表现出后一种。我们之所以表面上支持,实际上反对某个行为,是因为这个行为帮我们满足了矛盾需求的A面,所以我们会支持,当A面被满足,我们就很容表达需求的B面,即对这个行为的反对。对于交稿这件事,主编有一对矛盾的需求,一方面希望尽快交稿,另一方面从想放松的角度,又不太想让他按时交。他拖延了,主编也实际获得了拖延的利益。所以主编更容易表达出催促的需求。实际上主编默许了他的拖延,甚至支持了他的拖延。如果团队中某种行为不允许发生,那么就一定有办法不让他发生。如果团队中某个行为一直存在,说明这个行为是符合一定人的利益的。他帮助他们表达了某种情绪和感受。给他们带来了某种潜在的好处。而看似总是做某种错误行为的人,他承担了团队某些潜在的需要,同时也承担了团队成员的某种厌恶。这个人就是一个背锅侠。背锅侠的新视角分析开头的三个案例:
1、那个一直拖延的同事,看上去拖慢了任务进度,让团队整体工作效率下降,为什么他可以长期拖延呢?代表团队允许这件事。团队为什么允许他这么做?可能是整个团队感觉到了太大的压力,大家太想做好。但是进度不尽如人意,困难很多,这时候团队中很多人都有一种慢下来喘口气的需求。而背锅侠的拖延一方面满足了慢一点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让大家可以推卸责任。觉得事情没做好都是因为你。
2、再看那个焦虑的主管,看上去他脾气很坏,影响了团队士气,他很讨厌。我们是想把事情做好,问题是要把事情做好,就是要很操心、很焦虑的。而人的本性又不想让自己太着急、太累、太赶。主管替团队背了焦虑的锅,他是团队背锅侠。
3、再看那个啃老的弟弟,父母有让他上进、独立自主的需求,但是父母也有疼爱孩子,不想让他太辛苦的需求。既然孩子替父母把 不要太辛苦的需求表现的淋漓尽致,那么父母就开始替他表达要他上进的需求,并责备他为什么不去努力工作。孩子替父母背了不求上进的锅。
团队需要表达的潜在需求还在,即便背锅侠走了,还会有新的背锅侠。
砸锅行动
1.找到甩锅的证据:回溯我们是怎么甩锅的(我 ,为什么会做出行动让背锅侠的错误继续?为什么没有采取行动,阻止这件事发生?如果我阻止了他的行动,会有什么不好的结果?他的行为满足了我的什么需要?这个需要可能是什么?保持默许状态的我,是否得到了什么潜在的好处?我是否需要这样的好处?)
2.认领自己那口锅:每个人从背锅侠那里把锅领回来如果团队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潜在需求(锅),那就是团队的需求。为了牢牢抓住自己那口锅,建议拿出一张白纸,写下:我在行动上,没有阻止背锅侠的原因;他的错误维持下去,对我有什么好处? 小乔:担心团队有负面情绪;领导:不想显得自己强势;小明:担心自己工作更多;背锅侠:担心接下来的目标更重。团队其实害怕快速发展,害怕压力过大产生负面情绪。
3.砸锅行动 潜在需要的好处潜在需要的风险小乔团队冲突少,大家一团和气没有暴露出潜在的问题领导自己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大家对目标得过且过,目标完成不了时来求情小明自己的工作量在承受范围内领导看其他人不给力,派给自己更多的工作背锅侠接下来的目标不会过重团队对自己的信任感降低 快速发展带来的风险稳定发展带来的风险团队面临不稳定因素可能解体员工可能承受不了压力而离职成员冲突变多 利益分配不公平加剧一部分员工认为获得成长较少而离开公司团队创造力下降快速发展风险的应对方法稳定发展风险应对的方法和这些员工谈话前处理一部分压力跟员工进行谈话、招聘新人,在绩效制度上做出新的调整我们要为自己负责:我们要正面面对这个潜在需求,并找到新的途径,去表达它、满足每个人找到新的途径:小乔:在团队产生冲突时,不是让大家别吵了,引导大家说出自己的需求,不相互指责。领导:守住自己的边界,跟大家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相应的反馈。小明:说出自己的压力和焦虑,及时反馈。背锅侠:跟领导讨论目标的可执行性,期待自己获得什么样的反馈用什么样的工作方法,或者苹果自己的工作量提出离职。
4.轻装上阵当大家统一了认识,对拖延这件事的容忍度会降低,背锅侠也会随之加快节奏或者选择离职。如果我们选择了稳定发展的模式,也没有问题。这时候达成了共识,不会有敌对情绪。每个人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这时候整个团队是轻装上阵的。
- 边界管理
左右为难,犹豫不决。生活充满了两难和不确定。其实这都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身边就有这样的人,能为自己做主,能轻轻松松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生活的边界可以是时间上的也可以是空间上的。
把模糊不清的边界重新划清楚。
最怕的就是边界不清。纠结很长时间、有情绪、有意见、工作效率低。如果边界清楚,你就不会纠结痛苦,你会迅速做出决策,你会轻松地决定是回家还是工作。最重要的是你始终划清楚了那条边界,有因此你会很容易的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而且会很通畅地表达出来。当你做了自己要做的事情时,别人也会以别人的方式来回应你,那你们之间的沟通效率就会大大提升,而不是把时间都花在揣测和猜测上,反而可以冲着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划清边界,找到自己的地盘并维护它,过痛快的人生。
Step1。定义边界 找到自己的地盘。
明确一些当时的时间和空间,判断大概边界范围。明确边界管理的三要素:ART
A-Authority 现在这个场合里,谁为这里的事承担责任。比如老师是课堂上的权威。
R-Role 在这个场合里,每个人的角色是什么。
T-Task 大家共同维护这个边界,是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在这个时间和空间里完成自己的任务
我们经常会感动多重身份的矛盾和痛苦,比如当团队管理者和当妈妈。
当下要做的是找到那个最优先的角色和任务。这样才能确定哪些要做哪些不要做。
Step2。声明边界
郑重地说明自己的角色和任务,提醒对方他的角色和任务。
声明边界是为了让对方在边界上有统一的认识,不是要去指责对方。我们需要和对方保持积极而顺畅的沟通,而不是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被指责了、自己做错了事情、自己很蠢很糟糕。
比如拒绝妈妈:妈妈您一直都很支持我,希望这次您也支持我。
比如饭局拒绝喝酒:王总,现在不是工作的时间了,咱俩是朋友,我也不跟你客气了。我啊,真喝不了酒,但是工作上的事,我一定积极配合您。
比如加班:老板已经到下班时间了啊,我今天不能加班啊,因我儿子过生日我答应了他啊。
即使意见不一致也不妨碍申明边界。
方法:自我分化法。打开第三视角之后的表达:你是不是很难过,养这么大的女儿要离开你,那我陪你聊一会好不好~其实你的经验也很宝贵。你对我的工作都有哪些担心呢。你可以说出来,我愿意把您的意见记在心里。
既守住自己的边界,也没有站到妈妈的对立面上。
有时候对方还是会一而再侵犯你的边界。
Step3 维护边界
1)在正式场合人们很容易看到清晰的边界。当对方认为你是在小打小闹,你可以人为地邀请对方到一个正式的场合来维护你的边界。
比如贝贝请妈妈吃饭,敬她一杯,告诉她自己不是小孩子了。你放心,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都会为自己负责的
2)对边界外的言行直接说不、叫停
3)离开现场
4)接纳对方的不同需求,邀请对方换一个场合
请对方去茶水间聊十分钟,到一个私人的场合,聊天是可以允许的,用这种方式维护了工作的边界。
顾问的时间边界非常严格。老师站起来就走,这就是边界。如果边界清晰,大家就会合理安排和利用这段时间,而不是在一个点上反复确认。后来我发现,这些团体很快适应了这种时间的设置。大家的发言越来越活跃,大家对时间的利用也越来越精准。曾经我以为,边界清楚的人是没有人情味的,是令人讨厌的,但事实证明,边界清楚也不是没有弹性。你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同时拥有的可能才是真正的吸引力。
- 破局管理
一旦局面变得复杂起来,我很容易理不清自己的头绪。被复杂的人际网罩住了,好像陷入了僵局。
之所以陷入僵局,是因为你把问题复杂了。两个人变成三个人,问题就加了一个维度。三个行星的相对运动就是三体问题。两个人关系遇到问题,不能进行一对一的以解决问题,这就是三角化问题,通过引入第三个人进行平衡。这种平衡注定是短暂而脆弱的。父母的问题,你一次一次被卷入,夹在中间左右为难,选择一方好像就意味着背叛了另外一方。即使你费劲力气周旋,两个人的关系也没有好起来,因为他们之间真正的问题没有得到沟通和面对。你之所以没有办法破局,是因为你本部应该入这个局。
老板问责你的工作,你说是因为同事不配合,为了公司绩效老板替你协调了资源。长此以往,老板不信任你了。因为你把老板三角化了。你负责的项目失误,是你的事情。但是面对老板的责问,你却说是因为同事不配合。也许你说的是实话,不是推卸责任,可是同事不配合你不是老板的问题,是你跟同事的问题。你没有办法让同事配合你、你没有办法协调资源,让大家积极响应你,却在被老板问责的时侯把老板拉进了这个关系里,让他处理本来应该是你处理的问题。试问长此以往,有哪个老板愿意跟你合作呢?
其实制造三角化,是我们下意识回避问题的手段。痛苦可以被缓解,真正的问题却从来没有得到解决。
最可怕的是成瘾,当我们没有办处理人际关系时侯,我们常常会用别的东西或者别的行为来缓解我们在这段关系当中的孤单。比如我们疯狂的买买买,比如我们把自己放进一个游戏中不肯出来。一个同事,每次做大活动都会感冒发烧,因为他太害怕活动会失败老板会骂人。但是他没有办法直接表达出来,就是生病。只要他生病了,就算活动不成功,他也会被原谅。可是对老板来说,跟这样的同事合作,总觉得心里堵得慌。还有的人每次跟老公吵架,就会头疼,老公只好作罢停战来关心他,可每次都这样,老公难免憋屈,愤怒难以化解。
记住一个核心思路:化繁为简,变三为二。
今天的方法,会教你如何拥有更高的视角,找到僵局的问题本质所在化繁为简,之际问题核心。
重要前提:意识到有三的存在。
敏锐地觉察到三角化,和自己在三角化当中的位置。一个方法就是觉察主语,看你跟别人的对话当中,是否经常出现其他主语。谁经常提起第三个人,谁就是制造三角化的那个人。而听的那个人,常常就是被卷入三角化的人。
1)被三角化时,你必须从三角化里退出,保证不再卷入
明确你和对方之间的事情,你们解决。我跟你之间的事情,我们解决。要看句子的主语是谁。如果他说,对方攻击来我。那就是他俩的事。如果他说,我被人攻击来,那就是他和你的事。
退出三角化,依然可以对对方提供情感支持。我知道你跟我妈有矛盾你一定很难过。你也可以跟我说说你想怎么解决这件事。我不想插手你们之间的事情,不过无论你们做出怎样的选择,这都不会影响我跟你们之间的关系,我依然会爱你们,依然会孝敬你们。
锦囊:
情感层面上表达:听到你那样讲的时侯,我忍不住就想插手来,就想帮你。
这句话就是在情感上表达一种对对方的支持。
但我相信你可以处理好的,我很好奇,如果我不插手,你自己打算怎么办呢?
这句话就是在尊重这个人的边界,发现这个人的能力、资源。(赋能型对话,让人听完浑身充满力量)保持自己的中立立场,鼓励对方去解决问题。
2)你是创造三角化的一方
两个人面对面解决问题。
消失的第三个人想象练习。我该怎么做,才能在两个人中最舒服?
比如你和老板的关系是:你没有完成老板要求的业绩。
你跟同事的关系是:你去找同事帮忙,但是他不配合。
你跟老板说:对的,这次项目安排上,是我们部门受到了一些阻碍,所以没有处理好,但是我们已经重新调整了规划,现在就可以马上同步给您。
你跟同事说:小王,我觉得这次我们配合上出了一点问题,那为了公司利益,也为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我们最好还是复盘一下。
第二个锦囊:
一旦有第三个人卷入关系,睁开眼睛。两个人的事情就由两个人来解决。如果有第三个人要卷入到两个人的关系中,请你一定要温和而坚定的守好自己的边界。
要么与光同尘,要么破局而立。
- 劣势管理
管理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管理的本质:带领团队,化劣势为优势,达成目标。
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我们会有一些劣势和阻碍。比如说当下环境条件有限、资源不足、又或者跟自己的性格有关。这些阻碍一时半会改变不了。所以,当我们完成不了目标时,我们都会想法设法给自己一些解释:都是因为环境太特殊来,都是因为我遇到了一些根深蒂固的困难,这是因为别人有的我没有。这就是劣势。我们总是想消除劣势。这条路好难好难,甚至根本走不通。
他没有被这个劣势所框住,反而踩着他成就了一部伟大的作品。
“今天下午四点您方便吗?我想来公司拜访一下您,跟您商量接下来的合作事宜”。
我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谈判风格:不绕圈子,不约饭局,直接到公司拜访,单刀直入。这对大部分客户来说,竟然更舒服了,因为大家都很忙,每天都超负荷工作,多出点时间每天都希望陪陪家人和孩子吃饭。出现饭局对都市人来说,有时是一种负担。因为没有了寒暄时间,只能快速切入主题,每次我都会花更多时间研究客户、准备方案,这样一来,我的方式反而更高效。那段经历让我意识到的是,内向不是我的劣势,它只是我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这些不一样,不是我达到目标的阻力。如果你意识不到这一点,总以为只有跟别人一样了,我才能成功,反而你会失去自己的独特性。
为什么要保持独特性呢?有什么好处呢?
1)独特性更容易被注意和记住。
2)独特性包含更强的个体性和故事性,更容易唤起他人的情感共鸣。听到他的特点,我特别的放松,原来他也有社交焦虑啊。
3)独特性的好处
往往在常规思路之外,更容易激发创意。有另辟蹊径的效果。
我们口中的劣势,如果去掉劣势这个标签,会发现它是中性的,不带任何立场。甚至我们可以换一种语言框架,把劣势看成一种天赋。在新的语言框架当中,劣势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独特性。这个独特性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目标的!只要我们找到与之相适应的语境,或者是找到属于它的独特用法。要实现这一点,需要的不是灵机一动的智慧,而是一套一以贯之的思维方法。顺势而为,达成目标。
1)找到你认为的劣势:
确认目标+罗列条件
一定要问自己:我对完成目标是否有坚定的决心?
很多时侯,我们完不成目标,不是因为劣势,而是因为你心理根本没有对完成目标的强烈的渴望。这时候劣势不过是你的借口而已。要想后面的目标不反复,我们就得先把目标定在地上,绝不动摇。拿出一张纸,写出自己目标。罗列出实现目标的所有前提条件。
关键步骤,符合的打勾,不符合的✖️不符合的就是劣势
2)把劣势变成独特性
语言很神奇,它不仅体现我们的想法,它还决定我们的想法。我们把找到的东西称之为劣势 的时侯,我们就真的认为它们阻碍我们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改变思维,变劣势为优势。
用= 进行中立客观的转换
专业部分太难了 我做不到= 我和一线的同事不一样,对具体业务所知较少
我脾气很差 我改变不了= 我跟其他人不一样 我的情绪容易激动 对老公大声说话
=翻译
A.尽量去掉否定表达 变为肯定表达:比如没有时间,变成我可以有的有限的时间是多少
B.尽量减少形容词 换成中性的动词和名词
C.第一句话一定是 我和。。。。不一样 这是精髓所在。只有在语言上把劣势转化为独特性,我们才能客观的看待它。才能在中立的情绪下获得利用它的灵感。
3)利用你的独特性 达成目标
锦囊一:思考有没有从独特性中获得好处,或者感觉到这个独特性其实还不赖
锦囊二:朋友领导换位法。如果这个独特性不好,为什么他还是我的朋友/领导。
劣势是你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你跟已经成功的人不一样的地方,这些不一样是你的独特性。
每个人都是一个天才,但是如果你用爬山的标准去衡量一条鱼,这条鱼将永远活在自惭形秽中。
你是否希望自己可以成为那个遇事不慌的“有办法的人”?坏事来了,你解得开。好事来了,你也接得住?喏,就像下面这位——
她不是曲妖精:
看不出的“手段”,才是真正的厉害
崔 璀
头头是道基金董事
上市公司蓝狮子前COO
亲子女性自媒体Momself创始人
她曾是爱哭鬼,差点被吴晓波“逼疯”
“可能我真的很没用?”
跟大多数人一样,曾经的崔璀也是一枚职场小白。
刚毕业的她,才情璀然、灵气逼人。她相信未来是在自己手中,放着安稳的研究生不念,非要跑去吴晓波的创业公司蓝狮子当个小编辑。可即使对待工作,有着十二万分的投入,现实仍毫不留情地泼她一脸“冷水”。
面对客户,被质疑。跟不同专业领域顶尖的作者、强势的甲方交锋时,心里难免发慌,说话时稍有迟疑,就会被来势汹汹的质问打败。
面对同事,被否定。观点被同事当众驳回时,大脑就瞬间短路。想要颠覆传统工作流程,却遭遇部门间的重重阻碍,冲撞、协调几个回合,最终只好妥协。
更要命的是,在吴晓波这样典型的“处女座”老板手下干活,被“骂”也是常有的事。刚张嘴汇报,就被吴晓波直戳要害的几句话怼得哑口无言。
好几次,等到同事都走了,一个人加班的她,忍不住哭出声:“可能是我真的不适合?可能我真的很没用?”
委屈连同疲惫,感觉整个人都要被吞没了。
回到家的崔璀,反复揣摩,逐渐领悟到企业家的深意:一个人就是一个企业,首先要学会的是管理自己:精力、时间、目标、情绪…
面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努力提升自己内在的确定性,在失控中自控。
即便只是小编辑,她也尝试去管理别人。
管理那个”完美主义”的老板,强势的客户,质疑的同事…去看见对方真正的需求,柔性地影响他们的决策。
看似硬性的管理术,愣是被她揉到了不经意的举手投足、浅言轻笑间。云淡风轻地解决“人”的问题,工作自然就顺畅了。
而她所在的蓝狮子,在吴晓波老师带领下,迅速成长为中国出版界最具传奇性的民营财经出版公司:
从最初只有4个人的创业公司,不断壮大,2015年挂牌上市。
不到3年,吴晓波就让她全权负责公司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化阅读的转型。随后担纲智慧狮的CEO,一度跻身为国内最年轻首席执行官。
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这句话有一点倔强,也有一点冷清。
凡事亲力亲为,就像全能超人:
自己赚钱养家;自己洗衣做饭;自己带娃;自己装修房间;自己搬运家具;自己换灯泡;自己出门旅游;自己加班,壮着胆凌晨回家……去医院的时候,先排一个队交费,再排一个队做检查。左手给右手涂药,自己举着吊瓶去厕所。
被别人夸独立,我们只能把苦笑咽回肚子里。
总觉得这样也不是办法啊:每一刻都在忙,身心疲惫,顾此失彼,一事无成。
如果你就喜欢万事不求人的生活,倒也还好。但也有时候,我们只是出于无奈:「也不想这么忙,但是在大城市举目无亲,又无钱无势,能怎么办?」初入职场的时候,没人拿正眼看你。好不容易带上了团队,小朋友又不得力。爸妈年纪大了,帮不上忙。朋友各自有自己的生活。有了另一半,不能过于依赖对方。等结婚生了孩子,老公忙着挣奶粉钱,家里又变成一边倒的「丧偶式育儿」……我们只能咬着牙,一直扮演全能的「超人」。
乍一看,崔璀是一个典型的「超人」。她也是一个离家千里,在杭州打拼的职场妈妈。通常来说,「职场妈妈」意味着被孩子牵绊,家里事事操心,工作上捉襟见肘。但崔璀不是。在儿子三岁这一年,她不但一手创办了Momself这家公司,还兼任投资公司的投资合伙人。一年多时间天南海北到处飞,投资了30个项目,还跟团队一起创作了近200期付费内容,写了上百篇文章,近50万字。
但她不是超人,刚好相反,她活得不算很「拼」。虽然加班也会喊累,她的生活仍旧井井有条。每天会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定期做瑜珈,跑步,保养……没事就窝在家里看书,出门约闺蜜喝个小酒,放假也没少跟家人旅游。
「因为我有你们啊!」她总是说。
我们分析她的人设是:花花轿子众人抬。做什么事情,总能找到一堆帮手,一哄而上就把事情做了。虽然她自己也忙得够呛,但工作效率实在惊人。她给吴晓波老师打工的时候,「安排」吴老板给她做事。自己当老板了,员工帮她做事(应该的,我们毫无怨言!)。最过分的是她当了妈妈,孩子还特别给力,三岁就帮家里打扫卫生!做得还挺开心。
别人是一个人活得像一支队伍,她是随时自带一支队伍!组团刷副本,当然刷得爽。她是怎么找到这支队伍的?我们向她请教经验。
问题一:没人帮忙,手头的事情只能靠自己,怎么办?
「怎么可能!」崔璀无辜地睁大了眼睛。
你每天之所以忙忙碌碌,不都是跟人打交道吗?……上班,旁边工位上的不是人吗?谈项目,甲方不是人吗?做产品,用户不是人吗?就算你独来独往,每天的工作只跟代码和数据打交道,给你发工资的老板不也是人吗?
下班以后聚会,一起嗨皮的朋友不是人吗?回家收拾家务,坐在一边打游戏的老公不是人吗?每天照顾孩子,陪孩子写作业,孩子自己不是人吗?
对,你肯定会说:可是谁有那么大本事,使唤得动老板和甲方?人家凭什么听你的?更不用说我们家玩游戏的那位,还有皮得不行的熊孩子……
真正的问题不是没有人,而是没有「听话」的人。
怎么样让别人听话?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志,没有人会平白无故听你的话。——管理的本质并不是控制,但管理的确能达到你想要的目的。
重要的是(敲黑板!),别人不听话,因为他们有自己想做的事!
他们有自己想做的事(术语:有自己的行动逻辑),这是他们宝贵的行动力,也足以为我所用。大江东流,我也乘舟东去。江水不会听话,却可以大大提高我的船速。
如何把他们想做的事,跟我的需求,结合起来?
——这就是「管理术」了。
在这套课程里,为每一个学习者精心打造了一支专属的队伍:你的时间,你的金钱,你的情绪,你说的每句话,包括你的劣势和缺点,每一样东西都能在你的管理下,变成你的助力。你不再事事费心,却能轻轻松松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会发现生活开始变得不一样:
你不必是领导,却能让同事帮你解决问题,甚至连老板也为你打工;
你不必承担过多,却能让别人通过跟你的合作,各自实现各自的价值;
你不必舌灿莲花,但讲出的每一句简单的话,都能打到对方心里;
你不必算无遗策,却能在不确定的生活大潮中,驾驭一叶扁舟,借势前行;
你不必事事完美,那些困扰你许久的缺点,却可以在某些时候转化成你独特的资源……
这门课程,就是一套具体的改变计划。
「我们可以通过管理,把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安排好自己的人生。」
加入我们,一步一步,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队伍,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这套课程,你能得到什么?
B站:崔璀人人都需要的自我管理课百度网盘下载地址:点击下载
更多课程请点击:课程列表(仅供参考,课程每天更新,详情咨询客服)
社群详情请点击:网络付费平台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所有的资源全部保留了原作者的信息,仅用来学习,请于24小时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您喜欢请购买正版学习,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进行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包容!
B站:崔璀人人都需要的自我管理课百度网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