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中医文化必修课

潘毅·中医文化必修课》凝聚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导潘毅教授三十年的学术、临床积累,用沉淀数百场课程讲座的精华,带你从《黄帝内经》到诸子百家,从历史文化到哲学思考,全面了解中医,贯通文化。

一课带你深入中医文化,通晓百家之长。潘毅老师带你解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名著,并通晓中医与易经、道家、儒家、兵家、武术等各家的结合,了解变易、中和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思维,把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反应策略、对治方式用于工作生活。

在知识上,你将获得极为广泛中医脉络与文化见解,在技能上,你会完整推演中医的医理病理和治病方法,传递正确的养生方法。在思想上,你能建立系统而深邃的思考模式,真正看懂中医,从容应对大千世界。

【你将获得】

1.了解中医发展脉络,通晓易家、道家、儒家、兵家、释家、民俗等百家文化与中医的联系,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思维密码。

2.全面学习中医的医理病理、脏象经络、望闻问切、体质辨证、汤药食疗、针灸推拿、刮痧拔罐、防病养生,筑造中医基本功。

3.潘毅老师一年5万的线下课程,可以从这个课程中一睹风采。

潘毅·中医文化必修课》凝聚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导潘毅教授三十年的学术、临床积累,用沉淀数百场课程讲座的精华,带你从《黄帝内经》到诸子百家,从历史文化到哲学思考,全面了解中医,贯通文化。

一课带你深入中医文化,通晓百家之长。潘毅老师带你解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名著,并通晓中医与易经、道家、儒家、兵家、武术等各家的结合,了解变易、中和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思维,把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反应策略、对治方式用于工作生活。

在知识上,你将获得极为广泛中医脉络与文化见解,在技能上,你会完整推演中医的医理病理和治病方法,传递正确的养生方法。在思想上,你能建立系统而深邃的思考模式,真正看懂中医,从容应对大千世界。


内容文稿

各位正安的小伙伴大家好,我是潘毅。这里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一门特别的中医课,这门课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医,也就是以中医为样例,解读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有着怎样的品格呢?我们这样一个民族,虽然几千年一直在动荡中,但是,在几大古文明中,她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而且每每在艰难时节焕发出新的生命,这绝不是偶然的。因为有种内在的东西,一直潜移默化地引导着我们。

所以,作为现代人,去追本溯源,去充分了解这样一个文明内核,就很有必要。

中医是传统文化中实践性很强的一部分,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最好载体。有了它,当我们学习中华文化时,就不是悬空而谈,而是可以以中医为样版,看中华文化是如何落实到生活的实践操作中的,各行各业的聆听者,都可以以中医为参照。然后发现,哦,原来文史哲、百家的知识可以这样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

既然中医产生在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大背景下,那我们看中医,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中医放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里,放在广阔的文化环境下去考察。

我的经验,从教学的角度,中医有两种教法,一种是纯教科书的专业式介绍,另一种是从文化历史背景切入。

在我三十多年的中医教学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当我用太极图、先、后天八卦、河图洛书、干支、卦象来解释中医道理的时候,听众一开始很惊讶,觉得这不是上古传说的东西吗?怎么还跟中医有关?

但听着听着,他们就觉得豁然开朗!当我从易经、道家、兵家、天文、气象、农业、艺术、武术等不同的领域切入中医时,就比单纯用医学理念来教,要得心应手得多。

听众往往非常感慨地对我说:我们感觉这才是真正的中医,为什么以前学的东西似乎大多只在皮肉,没有触及到内在精髓?

其实,真正触动听者的,是因为触碰到了中华文化中原生态的精神内核,能让人产生出一种学问与实践都寻回根源的踏实感。


所以,我会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中,把「中医文化必修课」带给大家。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至少能有以下三个收获。

第一,我们能学到实用的中医基础理论,与正确的养生知识。

网上充斥着大量名为养生、实为广告的各种信息,我们课程让你知道中医学对人体生命的认识,为你建立系统的中医体系框架,教你把握正确的养生原则。

第二,我们得以了解中医的历史发展过程,目睹灿烂文化的积淀与升华。

中医是如何从远古蛮荒的时代走出来的?《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都写了些什么?我们该怎么用?之后的中医,又是如何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

每一阶段,医学本身的进步发展,都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着莫大联系。

另外,课程中还有中医界各领风骚的人物故事。比如大家熟知的神医扁鹊、华佗,他们神在哪里?唐代药王孙思邈到底活了一百多少岁?古往今来第一全才傅青主,是如何将自己演绎成了开外挂的一生?这些文化知识,会让各行业的人士都能够从自己不同的知识背景中获得启迪。

第三,中医学的哲学里包含着中华文化独有的思维方式和诸子百家的各种智慧,了解中医文化,就能更深刻地洞察中华文明。

中国人所说的气到底是什么?庄子为什么说「通天下一气耳」,它对认识世界的本质有什么意义?一阴一阳为什么可以成为「道」?中国人为什么擅长搞关系?在这里,我们都可以找到答案。

当你了解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就能真正地了解中医,同时,也能了解到我们文化中的琴棋书画、戏曲、武术等门类,以及诸子百家的真趣。

要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许多学问传承断裂了,但医学等技术实用书籍是没有被烧掉的,所以中医里面还保留了许多先秦时期「天人之道」的学问。

比如,中医的思维方式就浸透着《易经》的思维方式,它会教你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全局,以多角度的、多层次、多维度的视野,从变化的中寻找规律,并以简明的方式去分析与解决问题。

又如,「用药如用兵」这个观念,是说中国的兵法能给医学家用药手段带来灵活具体的指导,学习它,对您的生活与工作,自然也该有启发。


举个例子,我曾接诊一位31岁的男性,已经腰痠痛一年多了,我诊断下来,应该是肾精气虚。看他过往的治疗史,其他医生所开的方子大多为金匮肾气丸或济生肾气丸加减之类,这个用药方向应该没错,但为什么一直没有效呢?

再详细问一下,病人说,腰痠都是早上5至7时发作,有时甚至会早上痛醒。所以我就想到,5至7点是卯时,正是太阳初升之时,在《易经》是应于少阳这个时段。这是肾的精气不足,在阳气应当上升的时段升不上去,气机走不过去,堵在那里,不通则痛。

于是我以金匮肾气丸为底方加上柴胡与葛根,交代他早上5至6时服药。下周来复诊的时候,患者告诉我,只服了一剂,腰疼就好了,一周未犯。后来再问他,说一直未再犯过了。

这里为什么加柴胡和葛根两味药?在太极图中,卯时、春天、都属于东方少阳之气,或者我们叫做少阳格局,而柴胡有帮助少阳之气上升的作用,使用柴胡是用《周易》同气相求的意象思维。

同时,腰疼属于肾的区域,经络中的膀胱经经过肾区,是肾气上升的路径之一,用葛根这味中药,虽然不是直接针对肾本身,却是为肾气上升清理道路,帮助肾气顺利流通,这里用的是旁敲侧击的打法。

《孙子兵法》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奇正之道在于守正出奇。所谓正,就如本例以金匮肾气丸为底方,这是用兵或用药的常法,大家都会用。

当守「正」不能完全起效时,就得考虑「出奇制胜」了,所谓奇,在兵法上就是用敌人认为不可能的,超越常规的作战方法,就如本例的柴胡、葛根的用法,有些出其不意的「奇兵」之效。

交代早上5~6时服药,当然是因为自然之气与人体之气在早上卯时上上升的,借天地之气来帮助药物治疗。这就是古人说的,「时来天地皆同力。」

这一个案例,既揉合了易经的基本知识,也体现了兵家思路,在服药时间上,还顺应了天地自然的上升之势,而符合于「道」。

中医是实用性科学,所以,我们这门课讲的中医与文化,各种观念都会稳稳立足在操作的实践中,不会空讲道理,也希望能给不同行业的大家,从思维或方式上,提供「道」是如何应用的样例。

中华文明的智慧,长久以来滋养着我。如果有缘能与你们一起,跨时空地与先贤、先哲心灵对话,聆听他们的智慧,相信不管你从事什么专业、什么工作,处在怎样的人生境遇下,都能从中吸取养分和力量,让我们一起在学习中成长吧。

潘毅·中医文化必修课 下载地址请点击:  点击下载

更多课程请点击课程列表

社群详情请点击网络付费平台平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