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为什么要办知识春晚?

在过去不久的“得到大学开学典礼”上,许多 得到大学 的毕业生上台演讲,总体风格很像罗胖,就是那种把事情说的生动具体,最后宣扬情绪,拔高到世界高度。

我突然联想到了,新东方的那些名师。出了许多创业者和知名的人士,有些也跟得到有联系。得到 就像新时代的新东方。

在这个演讲活动中,罗胖发布了,两个消息。一个是 How Talk ,一个是 知识春晚 的计划。

How Talk 当然是对标 TED 演讲了。不同的是,这个是 得到 自己体系的老师和学员。

知识春晚 不由得想到了,他们已经有的“跨年演讲”。想他们当时打算利用这么一个有仪式感的日期,也就又可能会使用中国人的除夕。

“罗辑思维”这一路走来,有很多变化的动作。当初同类有很多,现在恐怕独一家了。

刚开始时一个视频节目,在优酷播出,类似讲解一本书。当时也有很多同类的节目。也有做公众号的,在公众号上卖货的,甚至做 app 的。

做了“得到APP”之后,欲意打造更多的“罗辑思维”这样的节目,出了许多的付费专栏。“知识付费”大火,知乎36氪豆瓣都加入行列。

后来,得到推出“每天听本书”,对大量的书本进行二次解读。也许许多做阅读的 app 包括知乎跟进了这个。

但把这些集齐一身的还是“得到”独一家。

告别了视频网站的周更节目,罗辑思维 成为了日更的语音节目。不过他们没有放弃视频,而且这条路上走的越来越重。做跨年演讲,知识季度发布会,跟爱奇艺和深圳卫视合作“知识就是力量”的电视节目。现在又盯上“春晚”了。

而且“得到”除了线上卖课卖货之外,也开始卖电子书了。但其实还是离用户比较远的,大部分用户,其实并没在这个平台上有自己的内容或者关系链,一锤子买卖,工具属性。直到他们做了“知识城邦”“得到大学”。

这使得他们拥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线下学员既是 得到 的用户,也将是 How Talk 内容的贡献者。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可能。

为什么只有 得到 可以走到这个程度呢?理由也有很多,比如他们有一个电视台出身的创始人,他们能守住自己价值核心,围绕知识服务和用户做产品,主抓头部的策略。

但这些肯定不是一开始就规划出来的,刚开始他们还打着“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弄出许多稀奇古怪的组织。有人从这些凭空产生的信任和自由联合中,圈了一波钱走。

我想根本的原因是他们还活着,赚钱并活得很好,才可以折腾。能活着既有自身的奋斗,也有时代环境的原因。过去没有这样的信息化和支付条件。

但我想回到“知识传递”本身这件事情上来。如何让人理解一个信息,换句话说,如何让人懂一个事物。这是我特别希望弄清楚的。

每次当你自得于,自己讲得很通俗易懂的时候,还是会有人不理解啊。人与人之间的鸿沟,在于拥有不同的大脑,不同的经历和思考习惯。

如果学习就是模仿与复制。拿一个简单的事情说,虽然现在一个几岁小孩就会玩手机,但是中老年人,就很吃力,不知道怎么操作。他们会很奇怪,为什么小孩就比他们会。

那我演示一遍,你也跟着演示一遍,是不是就学会了?

不是这样的。到某一步你就不知道怎么进行下去了。我们面对自己不懂的事情,也常常是这样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传递问题,像计算机程序一样,我写好步骤和规则,就自动运行分毫不差。

我们还有思维习惯,思考方式的问题,这些要改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所以,我们并不是在学校里,通过答疑、写作业、练习题、背课文就能获得新知。这一套传递知识的方式,是否存在革新的可能,有更高效的方式?

在科幻的作品中,有植入芯片,或者像吃面包一样,就能获得知识的假想。但实际人脑没那么好对付。

过去信息不那么方便查询的时候,记忆力很重要,我们要在找不到信息的时候,提取出来。现在信息方便查询了,我们更需要整理信息的能力,理解信息的能力。

这么看来,我们的信息时代还处于早期。互联网解决了信息的寻找问题,我们还需要解决信息可用问题,和理解问题。可用可信任的信息,区块链也许能解决。而可理解的信息,就得靠知识服务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了。

现在大家从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是一部分科学家学者对世界认识积累的成果,这背后是广泛的经历和思考。我们怎么拥有这些人的思考结果呢?

人们是通过体验获得认识的,这是符合人类直觉的方式。大家应该有这样的体验,许多成语和俗语,我们不是从课本上学到背来的,而是看电视剧学来的。

看到一个报道,某旅游景点的一个挂个篮子卖东西的小男孩,会好几国的语言,甚至中国方言。他的学习方式,肯定不是像我们通过在课堂上,背单词语法和记句型知道。他是从游客那学到的,他拥有使用语言的体验。

类似学习母语的体验,我们能将这种学习的方式加工提取出来,并工业化吗?

关注热点的吃瓜群众,会有这样的感叹“将军坟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那些保家卫国的,钻研技术的,探索宇宙生命的,没被大多数人记住,却记住的是好像看上去不重要的人。

去看看微博关注数量,热度最高的肯定不是政客科学家商人公益人士,而是明星。为什么会这样呢?

科学家的体验没法,大规模传播,这种体验在传播中目前还存在屏障。但影视作品综艺节目,都是可感知的可创造体验感代入感的东西,更符合人类理解信息的过程。

你为什么更喜欢游戏喜欢电视剧综艺呢,书本的内容在传递信息上也许是准确的,但却是低效的,没有体验的。

得到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某些人类认识成果,的体验化。他们走的这条路,必然要求去像影视像综艺一样,走向台前,走向群众的身边,创造感官。

办春晚,无论是为了追求更多的用户,还是锻炼自己的团队。都是他们走向体验化的一部分。如果将来他们会推出游戏还有视频和VR,都不奇怪。

可能有人觉得,为了学英语,所以把想学英语的人都送到英语国家去生活,这不可能,费时费钱更低效。这是因为过去我们创造体验的技术,还比较差。

人类创造文字,创造各种信息工具,就是为了加速信息被传递和理解。

正如移动互联网普及后,越来越多的知识科普视频,各种测评,各种vlog,各种有趣短视频出来。我们必然走在这条路上。

我们这里有所有得到知识春晚演讲老师的课程,在此分享给你。

得到为什么要办知识春晚? 下载地址请点击:  点击下载

更多课程请点击课程列表

社群详情请点击网络付费平台平台列表